百門的大炮。
如果實力相差太大,連近身都近不了,還談何海戰。
你起碼也得有如鄭芝龍那樣的海上實力,才能在主場憑藉船數、人數、地理的優勢,勉強取勝。
「聽說韃子在北方到處強征船隻,連運河裡的漕船都不放過,白洋淀里的漁船都拖走了,又到處徵召船匠等,木頭不夠,就強拆百姓房屋。
原本韃子入關後,還發旨說廢除匠戶,免除匠班銀,成為民籍,開恩匠人。可現在呢,說出去的話又不算話了,官府強征匠人去造船,說是自願受召,實際上就是強征。說按市僱傭給錢,但開出的價卻不及實際市價的一半。」
「可就算這樣,韃子各地官員還叫苦不迭,說沒法掏這筆工匠銀,因為沒錢。」戶部侍郎沈廷揚新晉戶部尚書,這次也隨駕北伐。
他家以前就是崇明搞北方海岸的豪強,崇禎末還組建船隊,往北京甚至遼東運糧餉,都搞的很不錯,在錢糧運輸這塊,沈廷揚還是很不錯的。
他還曾被朱以海授任過淮揚巡撫,短暫收復淮揚時期,也代天子巡撫管理過,對北方的情況,也比其它官員更多關注。
現在北方中原的情況,相當的壞。
戰爭導致饑荒,而江南朱以海的崛起,更是讓大量百姓南遷,戰事膠著,軍費開支巨大,更加重了中原的負擔。
「而韃子入關後,因為戰事沒停過,軍費巨大,北京虜廷府庫里同樣沒錢,」
谷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能打的韃子,可沒有錢糧也沒法作戰。
至於打造水師就更難了,不過韃子不會因為沒銀子就不弄了,沒銀子那就想辦法,朝廷解決不了,那就由地方官員自己看著辦,反正任務層層下壓,必須完成。
一時間,各地官員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沒銀子僱傭工匠,那就強征,你是工匠就沒什麼自願不自願的,必須得去。沒銀子,那就降低工價,甚至打白條拖欠著先。
反過來,他們又向工匠重新開徵匠班銀。
而有的地方,雖然沒那麼無恥,又強征工匠降低工費做匠役,又要人家交匠班銀,但他們也不是好人,他們直接把匠班銀攤入田丁,學江南官紳一體納糧,反正這銀子得想法子交上來。
打比方說某地本來僱傭工匠需要一千兩銀子,他們強征工匠,卻只給五百兩,然後他們轉過頭來開徵匠班銀,卻要征兩千兩。
兩千兩銀子攤入田畝時,又還要再加征火耗等,兩千兩銀子最後變成了三千兩甚至四千兩五千兩,各級官吏層層伸手。
這樣搞自然是操蛋的。
工匠們本來改為民籍,他們是沒有為朝廷做匠役的義務了的,而轉民籍後是要正常繳地丁銀的,自然也就不可能再負擔匠班銀。
可現在韃子卻不管這套,工匠們於是慘了,被強征去造船,本來一天能賺兩分銀子,現在只給他們一分,還欠著。
大家得自帶乾糧去給官府造船,實際等於完全沒了收入。
回過頭來,這匠班銀攤入田畝地丁中,這些工匠又還得繳一筆銀子。
這就是不給活路了。
本來有一技之長,總算有個謀生餬口本事,可現在這卻成了催命符,無數工匠只能想辦法逃役,比如弄斷幾根手指,或者乾脆弄折只手,這下沒法幹了。
可韃子卻不管這些,你要是去不了,那你就得掏銀子,由官府去請人,這不更操蛋嗎?憑什麼還要工匠去請人?
但他們就是這麼不講理,更要命的地方在於,本來被征去,正常比如一天收入兩分銀,官府只給你一分銀,就算拖欠,好歹也算是有償的。而現在官府說你出銀子,我們請人替你,結果卻要你一天出三分銀四分銀子替工。
這不是操蛋是什麼,明明白白的搶劫百姓啊。
各地為了想辦法弄錢上繳養兵、造船等,只能從百姓手裡搶,沒收大明宗室、勛戚在地方上的莊園、財產不算,還沒收官田。
甚至最後還是缺錢,那就追繳明朝時拖欠的錢糧,管你欠的是大明的,反正他大清照樣要追繳以前拖欠的。
而地方士紳們說他們有優免
第431章 圖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