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人員、雜流候選人員及其他途徑入仕候選人員。
所有官員任期,官方正式說法叫考滿,考滿又有中高級、低級官員區分,也有京官和地方區分,甚至有內地和邊地的區分,不同區分有不同標準。
考滿,例應升遷。
但是,還得看缺。
考滿只是獲得升遷資格,歸吏部各班進入銓選程序。
正常升遷一次不超過兩個品階,降級一次也不超過三個品階。
但四品以上官,由皇帝說了算。
到了紹天朝以前,明朝官員職務任期三年,一般會連任兩屆,共九年時間,在任職期間受上司考核評定,有較為成熟的績效考核規則,以差評為例,主要集中在幾項瀆職中,如貪婪、殘暴、浮躁、老邁、健康不佳、工作漫不經心,上述每項不達標都會扣生,而相應的如果官員在任期間有良好表現,則會加分。
最後按加減分多少評定等級,分為優秀、普通、差,然後以此決定升遷還降免。
除了常規考滿,官員還要受都察院御史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定期考察京官叫京察,六年一次。考察地方官,被稱為大計,三年一次。
不定期考核隨時發生,巡按御史代天出巡,就握有考核大權。
不過越高級的官職,升遷越難,越難有真正的嚴格任期,而到了大學士這級,就更不用說。
明朝內閣大學士們,普通也就是當兩三年,甚至許多一年不到一年的,能滿五年的,都算是獨得聖眷了。
基本上,高級官員很少有真正的任期一說。
不過今天朱以海卻還是提出任期這事。
他仍是主張要有任期的,三年一任,最多再連任兩任,頂多九年。
一年一考,三年一任,還是比較合理的。
官員任期過短,難以做好事情,可如果任期過長,尤其是一些重要職位,明顯又會有很大隱患。
朱以海的首輔宋之普做了三年了,其實一直飽受爭議,不少人認為他沒資格,或是能力不足。
說他是點頭宰相。
不過朱以海之前一直用的比較順手,尤其是起兵之初,他最需要的就是宋之普這樣既有忠心,也有一定能力,還能非常配合皇帝的宰相,內閣只是他的助手,而不是掣肘皇帝的。
總體來說,宋之普表現還是很讓朱以海滿意的,如今也任首輔滿三年,朱以海便考慮,是否從他開始,規範下任期。
唐宋以來,宰相就沒有任期這麼一說,就看能不能讓皇帝滿意。不過普遍性的,宰相任期都不長。
宋普是個不錯的宰相,但制度得高於人治。
重要官職,尤其是宰相如果任期過長,無疑會利用職務之便,培植勢力,甚至是斂財、黨爭等。
宰相在位如果超過五年,一般都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北宋宋普獨相十年,明朝張居正在位十年,都不可避免的成為權相。
所以唐宋時搞群相制,相互掣肘,甚至很少有長久在位的。
宋朝時,當時州縣的知州知縣任期三年,宋人稱為一年立威信,兩年守規矩,三年則務收人情,以為去計。
朱以海傾向於朝廷大學士、尚書侍郎,地方上總督巡撫、布按,以及知府知縣這些主官,起碼也應當一任滿三年,除非是極不合格稱職的可以提前拿下,如果稱職,就算優異,也應當起碼任滿三年再升遷。
若是不是特別優異的,則可任兩任六年,六年政績還不夠出色不能升遷的,則應當調離原職,同職調動,或平級他職調動,免的一地一職久了出現問題。
官員任期沒個三年,那麼不可能做的出什麼實事成績來。
如今紹天朝的六位內閣大學士,都任滿了三年。
如蔣德璟是無定額的內閣協辦大學士,他在任還僅一年。
皇帝順著蔣德璟等自請外出歷練這茬,說起官員任期這事來,一通話後,人精般的學士們立即領悟明白聖意了。
第二天。
六位殿閣大學士帶頭上書自請調職,其它許多中樞大臣也紛紛上書請求調職。
朱以海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