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芸姚說這些是墨家之言,可惜墨家之言是最受批判的,君主不喜歡墨者的約束,百家不喜歡墨家的包容,所以紛紛批判墨家。
「是的。」芸姚確實是墨者。
「墨者只存在於鄉野,難以進朝堂,你若是墨者,我不能你,否則君主會不高興,你也會有生命之憂,因為稷下學宮都會以你為敵。」孫臏的話說明了墨者在高層是多麼不受歡迎了,某些墨者為了富貴,只能隱瞞自己墨者身份進入廟堂,終身不言兼愛。
芸姚並不在乎,天下是百姓之天下,廟堂之上才幾個人?掌握百姓才掌握了天下,齊國畏墨者如洪水猛獸,怪不得他們發動不了地主,也不看看現在的地主都推崇兼愛麼?
反過來想,就是因為墨者能發動地主,所以王公貴胄才害怕啊。墨者已經這麼厲害了,要是進入廟堂振臂一呼,那這齊國不是又要改朝換代了?姜齊變成田齊,難道田齊還要變成墨齊麼?
因為墨者確實厲害,所以才要嚴防死守,不給他們發聲的通道,把墨者擋在鄉野之間,免得一睜眼自己被墨者取而代之了。
王公大臣的恐懼是事出有因,對墨者的嚴防死守也是有的放矢,並非因為王公大臣昏頭,而是他們清晰地意識到墨者的能量遠遠不是他們可以控制的,一不小心就會被墨者反制。幾百幾千年的世襲貴族,這點政治直覺還是有的。
諸子百家對墨家的害怕則是因為墨家海納百川,他們的主張很可能會被墨者吸收消化改進反向輸出,儒家和道家受到的影響最大。
現在很多儒生和道士同時也自稱是墨者,他們節用節葬和墨者完全一樣,已然是被同化了。墨者反對奢靡,這也很不討大家的喜歡。諸子百家中不少人都是朝著封侯拜相去的,做墨者卻只能幹最累的活、享最少的福,吃力不討好。
「但你也不能否認,不同主張是可以求同存異的,是可以並存的。遇到外人的時候,大家就需要華夷之辨,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就需要仁義自覺,我們的生活也不能沒有目標,所以終極目標就是兼愛天下,建設天下為公的大同之國。」
聽芸姚這麼說,孫臏不由點頭,不能再認同更多。但他很快就發現了問題,苦惱地說道「單學一門學問就已經很難了,如何再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呢?我想墨者也只有極少數才能如此大才。」
點出了關鍵問題,那就是怎麼做到?在這個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戰國時代,如何傳播複雜的融合思想?
《渡娘之後封神時代》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更新,
,報送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