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也看過了,就這麼一個單純的小和尚,能牽連到什麼謀逆大案里。
~~
宣政殿。
「大慈恩寺在京畿擁有十餘萬畝良田,在東、西二市另有商鋪三十餘號,以放貸、茶葉、香油、布匹等生意牟利,除此之外,於崇仁、光祿、布政等坊都置有占地不小的宅院,可謂財力雄厚。」
元載說了一會之後,放下手中的清單,道:「還有一件事,從去年十一月起,大慈恩寺就開始收銅,宣稱要鑄佛像,可臣搜遍了整個寺廟,並未看到有新的佛,反而撿到了這個。」
他從袖子裡拿出一枚嶄新的銅錢。
薛白看了一眼元載的手腕,方才接過銅錢,掂了掂,輕飄飄的。
「你懷疑他們鑄私錢?」
「不錯。」元載道:「臣查訪過,之所以有人指證這些和尚謀逆,並非空穴來風。寺廟的主持不空,經常與公卿權貴來往。」
說著,他把一份名單遞給了薛白,上面有王縉、杜鴻漸、韋倫、李玄等朝廷重臣的名字。
「不空原本是個胡商之子,早年因遇上強盜而成了孤兒,被大慈恩寺的上一任住持玄惠禪師收養,不空長大後擅於經營關係,三十多年前長安傳聞他為霍國公主挑選面首,時過境遷,如今記得此事的人已不多,都當他是得道高僧。」
「開元年間,霍國公主嫁給了光祿少卿裴虛己,後來,裴虛己私下搞讖緯之術,請玄惠禪師為他占卜,於是被流放嶺南。有一種說法是,霍國公主嫌駙馬礙著她快活,讓為她挑選面首的不空除掉裴虛己,不空就把玄惠一起除掉了,從此當上了大慈恩寺的住持。」
「此後三十多年間,不空用寺廟的大筆錢財放高息貸給京畿的農戶,一旦遇到天災,農戶還不上錢,就占有他們的田地。臣查過卷宗,曾有人告到京兆府,不空結交權貴將事情壓下,此後他不再以寺廟的名義做事,而是與名門望族合作,久而久之,也就不為人知了。」
「經常與不空來往的這些重臣,有的是真的篤信佛法,有的則是與不空勾結甚深,有的則兩者皆有。王縉出身世族,家中巨富,他在京兆、河東有多少產業殿下當有耳聞,他一向篤信佛教,去河東之前就常與不空往來,任河東節度使期間,直接將官府公文發給僧侶,令僧侶在各處化緣募資,營建佛寺;杜鴻漸沉迷佛事,自歸附以來,每日都要聽僧侶宣講經文,以求平安;韋倫是韋見素的兄弟,此人信佛尤深;李玄之名,殿下或未耳聞,可他的兄長則是殿下十分看重的一個官員,李棲筠,趙郡李氏這一房與此案牽扯甚深」
元載侃侃而談著,薛白默默聽著。
朝堂上的官員雖多,大大小小無非都是出自那幾支,彼此關係盤根錯節,或是利益往來、或是篤信佛教,難免都要牽扯到這些事裡。
如果要深究,就連薛白信任的官員,一個都逃不掉。
好在薛白想要的是抄沒寺產,而不是真的查什麼謀逆之案。
然而,元載卻道:「臣查訪後認為大慈恩寺確有謀逆。」
「是嗎?」
「王縉、杜鴻漸、韋侖、李玄一直對殿下心懷怨尤,有顛覆之圖。王縉雖得殿下重任,任河東節度使期間卻為元結等人架空,且殿下曾抄過他家存糧,他引以為恨;杜鴻漸本是忠王一黨,因忠王勢孤,走投無路才歸附殿下;韋侖、李玄等人更是逆黨無疑,這些人常與不空混在一起詆毀殿下,遂有小和尚耳濡目染,視殿下為賊寇,此番劃掉殿下雁塔題名,並非事出無因,恐怕是確有反情。」
聽到這裡,薛白再次往元載的手腕上看了一眼,問道:「證據呢?」
「臣到京兆府獄審問過了那小和尚,他招供,確實聽到了王縉指斥殿下的言論。」
「還有呢?我要除了口供之外的實證。」
元載道:「請殿下再給臣一些時間,一定能查到實證。」
「別走偏了。」薛白道:「記得,我讓你查佛門
第562章 俗世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