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記在心上的。」
太皇太后鬆了口氣,臉上露出欣慰的淺笑,她曉得自家孫兒向來守信,更不會妄言誆騙她。
她緩了緩,復又道:「祖母曉得你對外戚尚心存忌憚,然你能如此善待外戚,祖母已是心滿意足,不若這般,竇浚年事已高,便讓他告老致仕,辭了那大行令。」
劉徹無奈道:「祖母難道還是心存顧慮麼?」
太皇太后輕笑道:「倒是不至於此,只是竇氏得罪過太多人,祖母若在,還可庇佑母族,祖母若是去,就得靠你父子二人照應,倒不如早早急流勇退,不再摻和朝堂之事為好。」
劉徹沉吟片刻,便是頜首應諾。
皇祖母的意思,無非是讓竇氏漸漸遠離權勢爭鬥,在太上皇老爹和他這皇帝尚能庇護他們時,趁早「安全下樁」,免得日後惹了後繼之君的忌憚,被過往得罪的諸多世家權貴落井下石。
太皇太后聞得劉徹應下此事,笑容更勝,便是讓他宣召竇浚入宮,她眼瞧著就要撒手故去,老劉家沒甚麼可讓她惦記操心的,唯是娘家人還得好生囑咐。
劉徹自是遵從,步出內寢,著宮人宣召竇浚前來長信宮。
此時雖已入夜,但也顧不過來會否擾了皇祖母休息,老人家睡的時間夠長了,若再不趁清醒時囑咐幾句,誰曉得再次闔上眼瞼時,是否會就此長睡不醒。
皇后阿嬌亦是聞訊趕來,更帶上了小劉沐。
待過得年節,小劉沐就已虛年五歲,已到得醒事的年歲,雖尚未能理解死亡的意味,卻也曉得曾祖母害了病,且病得很重很重。
太皇太后害病後便早有囑咐,為免小劉沐染了病氣,不讓劉徹和阿嬌將他帶來問安,更別說讓他在側侍疾了。
然見得太皇太后的病情愈發嚴重,阿嬌今日聞得她醒轉後,寧可違背她的再三叮囑,也要帶小劉沐前來。
小劉沐脾性隨了阿嬌,雖是霸道兇悍,卻重情重義。阿嬌這母后向來不靠譜,劉徹這父皇又多是嚴加管教,他每每闖禍皆是曾祖母替他出面撐腰,自是對曾祖母最是喜歡。
近日他本就鬧著要見曾祖母,今日得了母后准允,自是緊趕慢趕的收拾出些珍藏著的寶貝,說是要將之孝敬給曾祖母,好讓曾祖母歡喜,得以早日病癒。
阿嬌瞧著兒子那傻乎乎的笑容,內心不禁哀戚,淚水盈滿了眼眶,雖強忍著沒滑落面頰,卻反是更讓人瞧著心疼。
劉徹見得妻兒到來,從袖帶掏出帛巾,替自家傻婆娘拭去眼角的淚水,緩聲到:「皇祖母神色不錯,帶沐兒進去吧,莫要再哭,免得惹皇祖母傷懷,反倒還要來寬慰你母子二人。」
阿嬌臻首微垂,深呼吸了數次,收起臉上的悲色,換上副略顯僵硬的笑臉,方是抬頭道:「臣妾醒得的。」
劉徹無奈的搖搖頭,揉了揉她的小腦袋,輕聲道:「誒,傻婆娘,快進去吧。」
阿嬌點點頭,便是牽著小劉沐,又替他提著一大包裹的「寶貝」,緩緩入了內寢。
不多時,內寢便是傳出陣陣歡笑聲,太皇太后的聲線雖略顯嘶啞,卻聽出不甚麼虛弱的感覺,仿似已然病癒般。
劉徹不禁喟然長嘆,只怕皇祖母確是熬不過這道坎了。
是夜,大行令竇浚入宮覲見,聆聽太皇太后數句勸誡叮囑,陽信公主和南宮公主便也聞訊趕來,虛年將滿十三的泰安公主更是直接從太壽宮與長樂宮相連的廊道狂奔而來。
諸位親王雖未獲得太皇太后准允接見,卻也入了長樂宮,在外殿等候。
夜半時分,太皇太后傳下口諭,留下常山王劉舜和泰安公主侍疾即可,其餘諸人皆速速出宮回府,莫再勞師動眾的胡亂折騰。
漢七十一年,臘八。
太皇太后竇氏崩殂,諡號孝文皇后,與孝文皇帝合葬於霸陵,身後留下三道遺詔。
一者,子孫需尊先帝遺詔,居喪從簡,服衰不得超過三十六日;
二者,長信府的珍寶物件皆留給皇后,大長公主及南宮公主;
三者,常山王劉舜長子封侯,長女封翁主,無關嫡庶;泰安公主未來的駙馬雖仍由太上皇及太后待其挑選,然若她本人不應,則不得逼嫁。
太皇太后三道遺詔,皆只言及家事,無涉朝政,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