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以繞開河漕灘涂,投用苦役近十萬眾,挖是挖開了,但卻接連兩年的大旱,挖出的河渠俱都堆填了屍骨也沒能派上用場。
類似根本不通水文地理的營建數不勝數,別說沒能將汾水戰略價值完全挖掘出來,甚至就連原本勾連晉中的漕運能力都大為削弱。如此一番人禍的破壞,倒是在河東與平陽之間架設起一片不足通行的隔離帶。
但這所謂的隔離,也只是針對大軍開拔而言。對於熟悉鄉境道途的本地鄉民而言,還是能夠找到一些通行小道的。而目下河東的匪患,也主要是來自於此。
舊年漢趙將大量邊胡內遷將之安置在平陽周邊以為藩籬屏障,之後隨著漢國的崩潰,雖然也被擄掠、離散眾多,但剩下的那些胡卒沒有了勢力、秩序的約束,則就各自流散鄉野,聚眾為寇。
「此境匪寇,大大小小足有數十股之多,各擁人眾上千、幾十不等,如狐鼠奔竄,實在難於剿撫。目下也只能鄉民結寨聯保,互為援應……」
離開薛氏塢,眾人沿汾水繼續向東行。這一段地勢較為複雜,北側是枝蔓橫生的荒蕪灘涂,看起來鬱郁青蔥之處,底下很有可能便是能將人馬深陷的腐爛沼澤。南側則是高低起伏的稷山,山野之間密林厚鋪,甚至都沒有道路的存在。
類似的路途,綿延幾十里,從宏觀角度來看,倒是算不上長,但若想完全防守起來,投入幾萬人只怕都力有不逮。一旦有一些漏洞為賊寇所趁而流竄進入河東之境,所造成的動盪便可大可小。
李炳一路行來,聽著薛良的介紹,並不熱衷於發表意見。沿途偶爾也遇到一些分布在荒野中的村邑,那些村邑規模並不大,多的幾十戶,少的三五戶人家都有。
此境不同於河東沿河之繁榮富庶,可謂是人跡罕至,那些鄉民們在看到這一行數百甲士行來,一個個俱都顯得驚悸無比,更有甚者則連草廬籬門都不顧,抱起兒女便直往密林奔去,可見是分外牴觸與外界任何形式的接觸。
看到這一幕,李炳才隱有觸動,示意轉行進入那些村邑觀察一番。村邑設置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一應用度也都取於自然,充滿了原始氣息,裡面雜亂拋撒著一些樵採漁獵的收穫,或是在屋舍周圍開闢一片不大的土地,生長著一些稀稀落落的谷菽青苗。
「此一類村邑,荒野還有不少?」
李炳轉頭望向薛良問道。
薛良聞言後便點點頭:「山民孤僻,畏怯向外,河東雖然歸治日久,但此境本來就乏於聲訊傳達……」
「兵災遺禍,至今難除。近年來郡府也頻有招撫告令散播鄉野,但也難盡覆此等荒僻境域,兼之野性放縱年久,難為取信……」
另一側的郡府主簿馬行之便也開口說道,講到這裡的時候,言中也頗有無奈。郡府同樣事務繁多,也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精力去漫山遍野搜索招撫這些零散分布的亡出之眾,而這些山野中的民眾,良善些的或還結廬樵採自足,兇橫些的則就是流寇了。
「將軍,放火燒山是否……」
突然李炳身後一名兵長開口說道,其人話音未落,薛良與馬行之俱都臉色一變,連道不可。
李炳雖然也比較青睞直接粗暴的解決方式,但也是搖頭擺手道:「如此太傷天和,況且區區些許匪寇,實在不值得自殘山河水土。」
言雖如此,但事實難題也清清楚楚擺在眼前,那就是河東鄉患實在太零散了,如果是真有組織、有預謀的強大匪寇,還有可能集結重兵、陣列擊潰。可是這一片區域如網漏的篩子一般,縱有什麼匪寇蹤跡,也都是自發的小股流竄,讓人防不勝防。
「其實若僅僅只是此類蟊賊流寇侵擾不斷,倒也不算是什麼大患,郊野自有鄉勇義曲結寨互保,卻賊綽綽有餘。真正大患還在平陽,羯賊石生雖然退往太原,但在平陽仍有部眾留戍。其部怯於王師勢盛,不敢大舉犯境,但卻陰結匪寇,雜入其中暗潛寇掠,最是擾人!」
薛良又不乏氣悶的繼續講道:「此前督護在營,倒也曾動念集結重旅涉河北上痛擊羯胡賊軍,但汾水河流泛濫,大軍也難集眾涉行,若分兵而上,則又不免為賊所趁,或有偏師受厄……」
石生的主力雖然退向了太原,但在平陽還留有鎮將,其實
1297 平陽賊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