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開始,美國對像社保金、保險金的投資範圍的限制開始逐步取消,允許這些資金投資垃圾債券等回報率更高的產品,而這也是造成美國的槓桿收購在八十年代高潮迭起的重要原因。
美國保險行業為了適應高利率時代,還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壽險品種——萬能險。最初的人壽保險,自然是保障投保人的壽命。
比如投保人向保險公司交一筆保險金後,如果在固定年齡前身亡,受益人可以獲得一筆合同規定的巨額賠償金。
這和你買車險、火災險、颱風險等是一樣的,這不過壽險的標的物是人的壽命,而不是某項固定資產。
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壽險開始逐步向養老金靠攏。比如你在投保期每年繳納保費,達到一定年限之後,保險公司會承諾一次性返還原先的保費,或者向像養老金那樣每月定期返還一部分保費。
這種生死兩全的模式自然大受歡迎,投保人萬一提前掛了就能拿到賠償,而如果活得足夠久,老年的生活也有了基本保障。
當然,你以為自己賺了,但保險公司絕對不虧。
且不說中途掛掉的那部分投保人,保險公司只要招攬的投保人足夠多,他們根據年死亡率來制定的人壽保險,除非遇上戰爭這種黑天鵝,否則基本不可能出現因為賠付金額過大,而讓自己虧損甚至破產的情況。至於戰爭這種不可抗拒因素,則往往會在合同中提前排除在外。
那些活得足夠長的投保人,看似將來可以拿回自己之前繳納的保費,但1980年的10萬元和2020年的10萬元,不論貨幣單位是美元還是人民幣,真實價值都並不相等。
如果銀行利率是5%,那麼你現在擁有10萬美元的資金,一年後的價值應該為10.5萬美元,十年後的價值應該為16.3萬美元,二十年後的價值應該為26.5萬美元,三十年後的價值應該為43.2萬美元。
而保險公司說服你買人壽保險時,通常只會承諾返還保費,不可能把你幾十年投入的那些資金的收益也一併返還給你。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人覺得現在投出去10萬,將來收回來也是10萬,就認為自己沒虧,反而白賺了中間幾十年的保障。
但在美國通脹奇高的背景下,由柴米油鹽構成的cpi每年漲幅超過10%,就是再蠢的美國人也能意識到,美元正在迅速變得不值錢。
這個時候再用生死兩全、返還保費等說辭忽悠投保人,每年繳納大筆錢買保險顯然就會困難重重。
於是萬能險就在美國應運而生,萬能險相比於普通壽險而言,增加了更多的投資屬性。你怕美國物價不斷上漲,將來年老到了領錢時,保險公司支付的那點返還金,無法應付生活開銷?
沒關係!萬能險可以讓你的資金每年增值,就算幾十年後物價遠超現在,你從保險公司領取的養老費也能同步增長,確保你未來的生活質量不下降。
所以增加抗通脹功能的萬能險,自然比普通的壽險更受投保人的歡迎。雖然它從誕生到現在才短短几年,但卻已經從美國席捲世界。
而這個時候,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自然就成了賣萬能險最核心的競爭力。有周陽這個投資「神童」做招牌的其昌保險,自然能在香港市場上無往而不利。
其昌保險的市場並不止局限於香港一隅,其在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同樣有不小的業務。
不過相比於本港業務因為周陽的名聲而大漲之外,東南亞等外埠市場就沒多少增長了。反倒因為之前受母公司佳寧集團拖累,在投保人心目中的形象差了不少。
畢竟佳寧集團最大的債權人來自馬來西亞的土著銀行,雖然馬來政府對追討損失並不積極,但南洋各國媒體對此事卻都有報道。
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想要扭轉業務增長不力、甚至下降的窘境,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自然是發動收購。
把兩家公司合併成一家新公司,各項數據自然能大幅提升。而且上市公司如果藉機運用一些巧妙地財技,還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
比如同樣是少了1000萬利潤,放在主營業務虧損名錄下,和放在併購成本名錄下,對投資者而言是兩種完全不同的
第1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