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伍豪離開了宿舍,路上他有些好奇的問道:「我們去統計局實習什麼?那裡距離學校很遠嗎?」
路上伍豪顯得有些興奮,但他一直壓抑著江浙湖漢北這種情緒,聽到李潤石的問題,也忍不住歡快的回道:「具體的內容不是很清楚,不過我聽說統計局在人口普查中採取了一套新辦法,相當的先進。這次我們過去,倒是很可以開一開眼界了,學校到統計局的距離應該在半個小時的車程以內吧…」
李潤石於是沒在發問,倒是伍豪開始不停的挑起了話題和他談論了起來,到校門口十多分鐘的路途上,兩人倒是對彼此熟悉了不少。李潤石發覺和伍豪這麼聊天倒也不錯,因為對方的普通話很標準,很是可以糾正一下自己的口音。
關外和華北幾乎講的是同一種方言,或者也叫北方官話,而自從吳川把這種話標明為普通話,並在學校里作為教學語言後,華北和東北語言就更加的一致化了。雖說共和黨一直在杜絕地域歧視和民族歧視,但是在生活中依然免不了有地域之分。
在北方講南方話的,多少要被區別對待一下,當然在南方歧視北方口音的現象就更加嚴重了,畢竟北洋軍到南方可不是送溫暖去的。李潤石雖然能夠理解這種不同地域之間的互相歧視行為,但是在心裡也還是難以接受的,畢竟他也是年青人麼。
不過他不是辜鴻銘,不會特意的保持那種舊習俗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他覺得語言就是一種交流工具沒什麼高下內外之分。如果改變一下口音能夠更好的交流的話,他也不介意改一改。
而有著伍豪和林育南居中談話,上車之後五人終於熟絡了起來。畢竟大家都是年輕人,而且還是有著理想的年輕人,很快就沒有人介意李潤石的口音了。
車子在統計局大樓前停下,一名工作人員先帶他們去總務科辦理了進出證明,這才安排他們去見了局長李達。李達對著五人簡單的說了幾句,便對著他們說道:「我一會還有個會要開,你們的工作林百盛同志會安排的,有什麼問題可以和林科長請求,他會轉告我的。另外,你們是實習生不是本局成員,所以工資是沒有的,不過我們會發給三餐補貼和車馬費…」
很快一名30出頭的年青人就跑了過來,帶著他們離開了二樓的局長室,然後上了三樓。和一樓、二樓的格局不同的是,這一層是敞開式的設計,除了幾個混凝土柱子和外牆外,幾乎看不到內牆。雖然有幾個辦公室,但也是用玻璃隔開的,內外看的很通透。
事實上三層只是利用起了不到一半的空間,另一邊是空蕩蕩的,但是這被利用起來的一半則堆滿了機器,二十多位女性在機器間跑來跑去,看起來很是忙碌。這看起來不像是辦公室,到更像是一個工廠。
背對著他們的林百盛科長似乎能夠猜到五人心裡的驚訝,適時的向他們解說道:「這些機器都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出品的。這種是自動供紙的制表機,每分鐘可以處理150張卡片,一張卡片代表一個人的基本情況,年齡、民族、婚否、學歷…
這種是計數器,這種是列表機…這樣一組機器可以代替500個人工作,這裡一共有25組,也就等於有12500人在這裡工作。美國人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使用這種機器來統計本國的人口情況,原本需要10年才能整理出來的資料,他們用了2年零7個月就完成了。
我們這些機器比20年前更為先進,拿現在的機器去統計當時的數據的話,大概不到一年就能完成。這就是機器的力量。你們要學習的,就是去了解這套機器的運作原理,還有就是美國人用來進行人口普查的方式。」
對於李潤石等五人來說,這一場面確實很震撼,很難想像這些一人多高的機器,看起來就像是笨拙的鐵製玩具,居然能夠抵得上12500人的工作。他們心裡都不由冒出了,當初英國的鐵甲艦跑到廣州、上海時,當地的民眾是不是也是這麼的難以置信。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留著八字鬍的白人男子走了過來,林百盛上前用英語和對方交流了幾句,這才轉身向著五人介紹道:「這位是赫曼·霍列瑞斯博士,你們看到的這些機器就是他研製出來的。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他會在每天下午抽出一點時間給你們講解,美國人口調查局如何從事統計工作的,而他又是
第110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