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敏麟的道歉,也沒有聽到一樣,只是震震驚驚的看著我。
「雷將軍。對不起了。」
敏麟再一次道歉,這才讓雷振春回過神來,他不由的一笑,而後對我道:「原來是蔡將軍,誤會罷了;兄弟你也不用這樣,誤會誤會而已。」
見雷振春這麼說話,我才安心的放下扶著他的手,拱手對他道:「雷將軍莫怪。」
雷振春點點頭,而後一面拍打著身上的塵土,一面對我問道:「蔡將軍今天怎麼來陸軍部了?這是有什麼公幹啊?要不要我幫忙?」
「忠孝」二字,自古以來都是上位者至少在明面上最為推崇的,以「忠」教慰眾人,心悅誠服,至死不渝;用「孝」來感化世間,肅清廟堂、坊間各地的對錯是非。
這兩個字,寫起來很簡單,要做到非常難。要做好更難。
而且自古以來,國君唯有以「忠孝」教化,「仁意」對待,「寬慰」處事,才能圖的一個長遠,薪火相傳。
袁世凱也不例外,而且就他本人來說,拋出政、治等一些因素,單單看他自身的話,其實袁世凱本人就是一個極為仁孝之人;當然,這並不能表示他沒有鐵血的手段,沒有陰暗的謀略,帝王權術、縱橫捭闔,這些生存之道,他還是非常精於的。
其實袁世凱在選用官,員的時候,也是多以「忠孝」二字,作為評價的標準,忠而不孝,未然可以委重任,孝而不忠,雖可用,卻非大才。只有忠孝二字皆存於身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完整的人自然是要比不完整的人機會要多的多。
而且袁世凱直到現在都是,大肆推舉「忠孝」之人,常常以重金表獎,賜予榮譽;如此一來,要他回絕蔡鍔盡孝的請求,就是很難做到的了。雖然他非如此不可,但是卻會是他遇到的比較艱難的問題。
其二,之所以袁世凱不想讓蔡鍔離京,送母回雲南,也是有外在因素的,那就是現在坊間流傳著的,他想要稱帝的傳言。雖然袁世凱從來沒有否認過,但是他也沒有承認過,對於這件事的態度,他總是顯得比較曖昧。
若即若離,雖然不知道他真實的目的,但是這卻讓他的,名聲受到了影響,而且現在坊間的傳言有愈演愈烈的傾向。而民國的共和,是以血的代價換來的,雖然他袁世凱當年是以武力為依託,兵不血刃的竊取了大總統的位置,可是這也並不能抹殺他的功績,這麼多年不說他肝腦塗地吧,也已經是鞠躬盡瘁了。
前一陣子,可能是那一段日子裡是稱帝說傳播最為嚴重的,最火熱的時候吧,段祺瑞私下裡曾試探過他的口風,袁世凱表示自己絕沒此意,但是卻有不公開的平復謠言,這使得段祺瑞有些拿不準主意。
而且大概十天前吧,馮國璋來電,詢問袁世凱,有關傳言中「稱帝」的意圖,袁世凱依舊錶示這不是他的意思,而且自己絕沒有稱帝的意圖,同樣的,馮國璋與段祺瑞一般,表示希望袁世凱如果沒有稱帝的意思的話,就公開的將謠言止住,可是袁世凱給他的回覆卻是「留言止於智者」。
蔡鍔當年重九起義,可謂是革,命的先驅者,是創造共和的功勳元首之一,當年反對帝制浪潮尖上的人。如果他相信了坊間的東西的話,那麼這一次他送母回雲南,定然是一去不歸,而且當他歸來的時候,則一定是揮軍壓境的。
而且就算是蔡鍔不相信坊間的說法,那依舊不能讓他會雲南,道理很簡單,蔡鍔回到雲南必然是游龍入海,猛虎歸山。
縱然他不做出一些舉動,那麼邊陲之地,恐怕就要改一番天地了。雖然蔡鍔忠於政,府,但是這並不能表示他沒有野心,而且說就算他當年沒有野心,可是在京的這段日子裡,他看到的,聽到的,摸得到的,只有權力。
只不過這權利是抓在別人手裡的;確實,有人對於權力沒有欲,望,但是,能爬到蔡鍔這個位置上的人,要說他沒有對權力的欲,望,恐怕是他自己都不會相信的吧?
所以綜上所述,無論出於哪一方面的考慮,蔡鍔是一定不能出京的,更何況是讓他回到雲南那。
但是回絕別人,是需要藉口的,或者是合理的理由,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怎麼著都可以,但是對於合理的請求,還必須用合理的理由回絕,卻是非常難的。
袁世凱不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