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京畿衛戍司令部以為是兵變,故而才派兵進行圍剿,因為不清楚事情的原因,所以在無法分清敵我的情況下,不得以,才對雙方共同發動攻擊,目的在於迫使雙方繳槍罷手。但是卻遇到了強力抵抗,所以在不斷增加兵力。
至於憲兵司令部與通縣警衛大營,在遭到憲兵進攻後,都以為是對方的援兵,所以又不斷的傳令曾兵,以至於引發了後面的一切情況。
所以說到底,在段祺瑞的解釋中,這就是頤指氣使,意氣所致,爭一口氣的長短,引發出來不可收拾的場面!
當然了,段祺瑞雖然這麼說,但是至於有多少人相信,誰會相信,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既然段祺瑞已然給出了解釋,那麼在場的人自然也是無法追問下去了。
更何況,在段祺瑞說明原委的時候,他還有有意無意的說了句「我是真的糊塗了,不過有時候糊塗一些,還是好的,總比什麼都明白,卻又無心力而為好得多啊,我老了,這個總長的位置,怕是要讓出來咯。」
段祺瑞這話是什麼意思,我想大家都知道。所以沒必要解釋了。這場所謂的會議,就在段祺瑞一個人的講演中結束了。當然,也不是光聽了一個「原委」,段祺瑞也在這次的會議上,宣布了幾道命令。
第一道就是撤銷徐樹錚陸軍部次長的位置,理由是其包庇林灃澤在後,認人不淑在前。
第二道命令便是撤銷吳光新長江上游地區司令、湖南督軍以及四川查辦的職位,但是又宣布了由吳光新接任徐樹錚陸軍部次長的位置。
第三道命令則是即刻逮捕雷振春、雷存修、林灃澤等一應參與此次事件的將官,同時戰死的米真等人,一律不給予撫恤,卻也不加罪其家人。
第四道命令則是追究一切旅以上軍官的責任,所有參與其中的旅以上軍官,挨個由軍法處審訊定罪。不得縱容寬限。
第五道命令最有趣,有一點類似於以前王朝的「罪己詔」的形式,段祺瑞自信罷免了自己陸軍部總長,提調總司令、北洋陸軍督察公署署長、國會議員副秘書長等諸多職務。
這麼說吧,就是段祺瑞這一次是自己把自己一擼到底,從權傾天下,變成了一介白身,說起來,與之我都還不如的身份。
然後,第六道,也算不得命令,是一份舉薦;既然他撤銷了這麼多高級將領的職務,那麼空出來的缺自然是要有人填補的了。
段祺瑞撤銷這些官員將領,哪一個不是身居高位?不說別的,就說吳光新這個湖南督軍的位置,那是能夠一直空著的嗎?所以段祺瑞依照著被撤銷的職位空缺,一比一的舉薦其人才來。
把事情做在明處,同時還讓「收益」的雙方都能夠接受自己這個中專者的觀念想法,這就是非常難以做到的,而蔡鍔做到了,這不得不說他的經驗豐富,以及有著準確的待人的方式與定位,同時,這也與他的情商是分不開的,一個人聰明也好,愚笨也罷,這或許是他們成功快與慢的區分點,但是這絕不是將他們徹底隔斷在成功與失敗雙發的擋路石。
一個人的情商其實比之聰明愚鈍更為重要,因為聰明愚笨,是對事物的接受上,理解上,這些都是比較系統化的東西,即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能夠在長時間的重複下,得到真正的核心,但是情商這個東西,關係到的是人際交往,也即是所謂的人脈網,以及人脈的經營,甚至關係到自己的生死,因為無法好好地游弋於各方之間的話,那麼也就等於距離死亡不是那麼遙遠了。
蔡鍔推薦了唐繼堯,而袁世凱也接受餓了他的提議,將唐繼堯任命成為了雲南都督,雖然只是暫時的,但是因為三方面的人都知道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雖然唐繼堯在那個時候對於蔡鍔是非常感激的,而且蔡鍔也因為自己的行為,得到了袁世凱的賞識,因為他沒有私藏自己的想法,所以對於袁世凱來說,他的行為雖然有私心,但是卻是非常忠誠的,而且說起來,要是一個人連自己的利益都不考慮,全心全意的為了一個想要 謀害自己的上司盡心竭力的話,相比也算不得忠誠了,而且說起來,這樣的人即便是有,也不會被重用,雖然忠誠可貴,當時真實與坦蕩更為重要……
唐繼堯在收到了袁世凱的委任狀之後,他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貴州的事務文件進行整理,以便於在未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