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軍第8旅的里夫斯上校,就是一個你們的同情者。亞當斯先生,戰爭一旦爆發,負責左翼進攻的里夫斯上校必須不肯動用全力,這能夠讓我們正面的壓力大為減小,集中起你的全部兵力,專心的對付國民軍第7旅和警察部隊。」
「是的,男爵閣下!」亞當斯的精神振作起來,但隨即他還有些擔心:「男爵閣下,我知道里夫斯上校是革命的同情者,他也從來沒有否認過這點,但是他雄厚的家世讓政府不敢輕易的撤換他,而他對於政府也還是忠誠的。如果他被強行命令投入進攻的話,我們空虛的左翼將會蒙受到巨大的危險......」
王維屹淡淡的笑了:「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能夠抵得上千軍萬馬......」
亞當斯並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他相信男爵一定有了充分的準備......
......
1966年10月4日上午10時,大戰終於爆發了。
羅蘭多准將以國民軍第7旅和特別警察部隊為主力,在兩架武裝直升機和3輛坦克的掩護下氣勢洶洶的向共和軍盤踞的據點發起了大規模攻擊。
炸彈的爆炸響起,一串串的火光升騰而起,濃煙密布,希斯拉法這塊曾經安詳和平的土地瞬間變成了一個戰場。
在亞力克森男爵的命令下,亞當斯將所有的共和軍全部投入到了正面戰場。正和亞力克森男爵判斷的完全一樣。儘管對方是正規軍和準軍事武裝,但他們老舊的裝備和低劣的訓練卻讓他們無法在戰場上占據多少的便宜。
而反觀他們的敵人愛爾蘭共和軍,使用的是清一色先進的武器裝備。同時他們的作戰人員長期的在海外基地進行訓練,作戰素質遠遠高於政府軍。
更加決定性的一點是,雙方的心態決定了戰場戰爭的走向。
政府軍的那些士兵和警察,他們的作戰**並不是特別的強烈,他們似乎並不太想把自己的生命白白的葬送在這裡。而那些愛爾蘭共和軍的成員,從他們加入這一組織的第一天開始,便很清楚他們未來的道路會是怎麼樣的。他們擁有著強烈的信仰支撐。為了他們心中神聖的事業,他們根本就不在乎犧牲。
心態上的對比,在戰場上最真實的反應了出來。
在進攻初期。政府軍的士兵一旦遭到打擊,很快便會退縮回去。而3輛坦克成為了他們心理上主要的依靠對象。他們希望坦克的裝甲能為他們擋住所有的子彈。
可是很快即便連這一點也讓他們失望了......
共和軍擁有著強大的反坦克裝備,在第一次進攻的時候,一輛倒霉的坦克就不幸被射中。數分鐘前還氣勢洶洶的坦克頓時完全癱瘓在了進攻的道路上。裡面的坦克兵狼狽的鑽出來的時候。很快又遭到了共和軍士兵的掃射。
在第一次的進攻中,政府軍損失了一輛坦克,陣亡12名士兵,負傷29人。這讓原本一起一次進攻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羅蘭多准將感到了一絲擔心。
發生在莫伊爾的大起義,是給予芬頓政府又一次沉重的一擊。
「愛爾蘭共和軍」的存在,之前一直都是英國歷屆政府的一塊心病,但是從50年代開始,這個武裝暴力組織便開始出現了嚴重的衰退,到60年代已經幾近瓦解。然而大戰卻給了他們一個最好的重生的機會。
尤其在最近兩年,「愛爾蘭共和軍」的發展看起來簡直已經不可阻擋。芬頓政府幾次都想花大力氣對這一組織進行征剿,但是隨著戰爭局勢的變化,芬頓政府漸漸變得有心無力起來。
這也因此形成了一個怪圈,無論是英國的芬頓政府,還是愛爾蘭的自治政府,只要「愛爾蘭共和軍」沒有鬧出什麼特別大的事,他們寧可對此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
大事件終於還是到來了。
在塔蘭特上校拒絕執行鎮壓的命令後,愛爾蘭總統布拉特任命羅蘭多准將為總司令,率領一支由國民軍和警察組成的兩萬人的軍隊對貝爾特.亞當斯領導的「愛爾蘭共和軍」進行全力鎮壓。
雙方屯兵於希斯拉法,戰爭一觸即發。
貝爾特.亞當斯對於戰爭會以什麼樣的形式開始,會以什麼樣的形式結束並沒有底。他只有500
一千一百十. 「女王陛下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