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趙,兵圍邯鄲一年,虧得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以自身威望組織趙國諸貴族合力以抗末曰天傾,魏國又有同為戰國四公子的信陵君竊符引兵救趙。
在那時,兩位公子就隱隱有了共識,此時之秦國之強,富有關中沃野,後方又有巴蜀,國力強盛,兵鋒曰強,已經非是三晉一國可以抵擋,非得聯起手來,才可抵禦。
否則,一旦首當其衝的趙國為秦所破,魏國韓國必定無可倖免,如此,三國有必要聯合起來,這才有了三晉合一之議。
此議一出,三國各有龐大力量謀事,只是趙國平原君死的太早,趙國這一向就有問題,韓晶為韓國公主,與趙穆謀霸趙國,實際上未嘗不是此計劃趙國方向的接替。
她若是真的背後執掌了趙國,暗中挾持新王,朝堂上也有平原君無數散落卻還依然健在的舊有黨羽可以呼應,幾乎可以完全掌控趙國,如是,三晉合一中趙國計劃就可達成。
而在魏國方向,主要就是信陵君,謀求掌國,韓國方面想必也是類似。
不過在原書中,趙穆後來為項少龍擒去殺了,王后韓晶的謀劃自是沒能成功,趙國計劃一時落空,而魏國信陵君與魏王的爭鋒中直到死也並未占到上風,信陵君一死,魏國黨羽也是樹倒猢猻散。
三晉合一之事逐漸成了空談,再往後,秦軍大勢席捲,先破趙國,緊接著魏國韓國先後為秦所滅。
沒了三晉的阻擋,秦國宰割天下之大勢真正成就,除了楚國稍作抵擋,齊國無還手之力,燕國更是無從抵禦,除了燕太子丹玩了一回刺客,什麼都干不出,秦遂一統天下。
王離細思著這股龐大暗流,心知這股力量雖然最終也沒能成功,但是這股力量未嘗不可為他所用,如今有他,一切自是不同。
相比於趙穆經營的那股子微末力量,這一股龐大暗流之中背後蘊藏的那才叫強大,若是能夠介入,甚至漸獲收攏掌控,細細謀劃,又有現代諸般技術支撐,影響才是巨大,而現在關鍵是如何介入,而王后韓晶無疑是介入的突破口,王離準備介入進去再謀其他。
「哼,秦國你還想統一天下?任你說什麼大勢,只要有我王離,一切就不同,這等滄海橫流之事,正才可顯出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