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迫擊炮彈

小個頭的輕型火炮,它在使用時靈活輕便,適於伴隨步兵進行隱蔽活動。但近期有大型化、自行化和裝甲化的趨勢、

    迫擊炮是利用座鈑承受後坐力發射炮彈的曲射火炮,其特點:

    一是射角大,射角一般為45°-85°,彈道彎曲,初速小,最小射程相對近,對無防護目標殺傷效果好,適用於對遮蔽物後的目標和反斜面上的目標射擊。

    二是可以配備多種炮彈。主要配用殺傷爆破彈,用於殲滅、壓制敵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破壞鐵絲網等障礙物;還可配用煙幕彈和照明彈等特種炮彈。

    三是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射擊時,身管後坐能量通過座鈑由地面吸收。行軍時身管、座鈑可分解,所以便於攜帶。


    自問世以來,被廣泛運用於戰爭,尤其是山地戰和塹壕戰,配合步兵小單位(連、排、班)作戰,為步兵之制式火力支援武器。特別適合於用來對付遮蔽物後方的目標。

    像非洲這些判斷國家,叛亂軍隊就特別喜歡用迫擊炮作為主要火力輸出!

    世界第一門真正的迫擊炮則誕生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期間,發明者是俄國炮兵大尉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維奇·戈比亞托。當時沙皇俄國與日本為爭奪中國的旅順口而展開激戰。

    俄軍占據著旅順口要塞,日本挖築塹壕逼近到距俄軍陣地只有幾十米的地方,俄軍難以用一般火炮和機槍殺傷日軍。於是尼古拉耶維奇便試著將一種老式的47mm海軍臼炮改裝在帶有輪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發射一種長尾形炮彈,結果竟然有效殺傷了塹壕內的日軍,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

    這門炮使用長型超口徑迫擊炮彈,全彈質量11.5kg,射程為50~400m,射角為45 °~65°。這種在戰場上應急誕生的火炮,當時被叫作「雷擊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擊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塹壕陣地戰的展開,各國開始重視迫擊炮的作用,在「雷擊炮」的基礎上,研製出多種專用迫擊炮。期間,英國發明家溫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在1915年發明了斯托克斯式戰壕迫擊炮,現代意義上的可分解、便攜帶的迫擊炮方告問世。

    1927年,法國研製的斯托克斯─勃朗特 81mm迫擊炮採用了緩衝器,克服了炮身與炮架剛性連接的缺點,結構更加完善,已基本具備現代迫擊炮的特點。



第477章 迫擊炮彈  
北邶很帥推薦:  單兵之王  
隨機推薦: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穿呀!主神  軍工科技  史上最強鍊氣期  萬古第一神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特種兵之基因複製系統"
360搜"特種兵之基因複製系統"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