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
自董卓全面執掌關西軍權後,如蓋勛、傅燮這些人都被陸續外放了。本來傅燮想求取度遼將軍一職的,他的本意是寧願做個為國守邊的純粹武人,也不想再摻和政治了。
但董卓仔細想了想,最後還是讓蓋勛做了度遼將軍。
這是因為他不大放心傅燮。傅燮這個人曾經做過皇甫嵩的護軍,而皇甫家在雁門一帶的威望非常深厚。
皇甫嵩的父親做過雁門太守,叔父皇甫規更是做了度遼將軍。而現在再讓傅燮這個人和皇甫嵩關係密切的人做度遼將軍,他不放心。
於是,度遼將軍的位置就落在了蓋勛頭上。
而蓋勛為度遼將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原先設在定襄郡的度遼將軍府移到了雁門關。
這是他基於對未來戰事的判斷而做出的。
此前度遼將軍之所以設置在五原、定襄一帶,就是為了監視這裡的南匈奴。
自南匈奴北內遷到美稷一帶後,漢室先後在它的北部設置度遼將軍幕府,在它的南面設置使護匈奴中郎將幕府。可以說,從西北兩面隔絕匈奴跑回草原的通道。
但現在,形勢變了。匈奴再不是漢室最要在意的敵人了,反而是需要吸收的盟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泰山軍則一躍成為關西朝庭在北疆最大的敵人。
所以,蓋勛在獲得太師董卓和小皇帝劉協的批准後,不僅將幕府搬遷至了雁門郡,還特意從匈奴王庭招募了三千匈奴騎兵隨行。
再加上本設置在雁門關的兩千烽燧兵,此時蓋勛手上有三千匈奴兵,兩千度遼營兵,兩千雁門烽燧兵。
而當徐盛帶著十人騎隊悄然順著桑乾河,滲透到雁門關外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是深入到了敵後,只要有一個不小心,這支十人騎隊就會全軍覆沒。
所以,徐盛全程都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是他要來出任務的,既然是十個人出來,他就要帶這十個人回去。
但這個過程卻是相當驚險的,他們一路上除了會遇到游弋的匈奴人,更要小心防範雁門關外的烽燧兵。
一開始他們哪會將所謂的烽燧兵放在眼裡,因為但凡這個兵種,幾乎就是農奴一類的雜兵,完全沒有任何主動性。
但很快,徐盛他們就意識到自己錯的厲害。
這些雁門關外的烽燧兵不簡單。這些人不僅會主動追索線索,還在要道上有自己的營地壁壘,他們就好像一群鬣狗,能聞出一切敵人的味道。
而之所以這些農奴的烽燧兵能有如此改變,全因為一個人。
他就是太原太守裴曄。其人出自聞喜裴氏,是裴氏這一代最出色的族人。
他的兒子裴茂因為在董卓入京的時候,站出來呵斥董卓下馬拜見小皇帝而聞名。
作為供應雁門關一切軍輸補給的總負責,裴曄對雁門關的防禦進行了整頓和改良。
除了度遼將軍的營兵和匈奴蕃兵,裴曄改進最大的就是烽燧兵。
他將過去農奴興致的烽燧兵改為擁有田土的良家子。其辦法非常簡單,就是將這些人原先耕作的土地全部分給這些人。
在過去,這些烽燧兵耕作的田土都是隸屬於漢室的,這些人實際上就是農奴。而現在,裴曄決定將公田賜予這些烽燧兵,讓他們和正常的自耕農一樣向官府繳納稅賦,只不過要求他們在閒時巡邏,戰時出戰。
這其實也是裴曄學習的泰山軍的。
實際上只要一個勢力還有一定的活力,那它就不會一直忍受被動挨打的局面,它們就會從敵人身上去學習。
比如當年戰國之世,秦並不是率先變法的,他恰恰是因為被變法的魏國揍得幾近亡國了,才不顧一切要變法。
因為不變法,它就只有死路一條。
第五百九十八章 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