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晨日末,東陽亭。
泰山軍已經有六個軍渡過了洛水,挺入戰場最深的是張南的捧聖軍,他們的哨騎已經接觸到了袁軍,並成功遮攔了敵方的交通線。
而跟在捧聖軍之後的是廣武軍的李武。
廣武軍為十七禁軍的一支,是以當年李武統轄的鐵甲軍為核心擴編而成,其軍編制滿編,軍中多渤海、平州、遼東三個郡的子弟,有戰兵武士四千六百三十人,其中金牌武士十八人。
廣武軍是比較後面一批從冀州調入到京畿的,無論是人員士氣還是戰備都是比較處在頂峰,都有一番心氣。
這一次他隨在捧聖軍後面過河,就是要作為捧聖軍後面的二梯隊。
而在廣武軍的西面一點的位置,是郭默的豹韜軍,他們是和捧聖軍差不多前後腳趕到東陽亭這邊的。
到了之後,郭默就帶著豹韜軍占據了東陽亭的西面,目的就是作為捧聖軍的右翼。
這倒不是郭默多麼高風亮節,而是戰前布陣就是這麼布陣的。
而在郭默軍陣之後的則是謝弼的魏博軍,也是過河六軍中唯一一支二線軍隊,但沒人敢小覷他們。
而魏博軍上下們也有足夠的心氣,其陣軍旗招展,士氣如宏,戰聲不絕,就如同一頭渴望戰鬥的雄師,要將敵人撕碎。
他們在東陽亭的西北面,主要任務就是控制著洛水的渡口,並遮護大軍的西面通道。
這是靠近東陽亭的四個軍,總人數在兩萬上下,其中騎軍數量就有三千,正分布在這片戰場附近,不斷兜殺著袁軍的哨騎。
而在東陽亭的東面,還有兩個軍,他們是最後一批過河的,兩軍分別是魏舟鳳翔軍的和張達的雄武軍。
他們這兩個軍都駐紮在一片巨大的森林邊,保障著全軍的東面。
從這六個軍的布置來看,在東陽亭這邊的戰線上,基本上就是以張南作為主力來抗線的,再從這六個軍主將的背景來看,這六人幾乎都是當年張沖林中老弟兄。
張南、張達自不必說,都是大桑里張氏族人,而李武、謝弼,一個是當年楊茂手下的鬥劍士,一個是被張沖從鬼門關拉回來的世家子弟。而魏舟和郭默,也都是軍中老人,可以說此時在東陽亭戰場的都是一水的元從派。
這些人自然是軍事經驗豐富的,所以張沖才將張南作為東陽亭戰場的本陣,因為其人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能讓這些元從敬服。
在這六個軍陸續抵達後,東陽亭上的張南就開始調度各軍陣,讓六個軍按照鶴翼陣來布置。
此前,張南通過散出去的哨騎,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戰場信息。
目前來看,在自己前方的應該就只有敵軍前護軍一部,人數大概是在一萬五千人上下,而在戰場的左右兩翼都見不到敵軍的蹤影。
換言之,雖然就整個戰爭形勢來看,他們泰山軍的人數是處在劣勢的,但就單說在東陽亭戰場這一塊,他們泰山軍的人數卻是占兵力優勢的一方。
而在過去的戰鬥生涯中,張南非常清楚當局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是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的。
於是,張南才決定布下鶴翼陣。
所謂鶴翼陣是兵法中八大陣型的一種,泰山軍的軍將們因為戰場的歷練和體系的教育,都熟練掌握這些軍陣的布置。
其中張南就特別愛布鶴翼陣,因為這是唯一積極進攻的,也是對敵形成包圍圈而使用的。
由他所在的本陣處在中間,然後將兩翼拉長從左右兩面合抄敵軍,最後由本陣迫近,對敵軍形成最終的合圍。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種左右包抄的戰術,但戰術聽著簡單,其實對於各主陣的軍將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因為在隊伍行進中,只有保持嚴密的陣型才不會被敵軍所趁。
因為敵軍也不是傻子,看到你合圍過來,他就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