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睿永非常奇怪為什麼水泥在渤海郡能夠迅速得到廣泛的運用,可是在大周卻推行緩慢,難道水泥還不夠先進嗎?
如果說水泥是在渤海王的主持下,為了修蒙學的黑板而由江陵工匠們發明的,渤海王並沒有藏私,而是與改進的紡織機一樣,無償地奉獻給了大周。紡織機能夠得到快速運用,一方面這種小型的機械其實可以簡化成半人工的紡織設備,老百姓也能夠用得起。棉布比絲綢要便宜,棉花種植老百姓隨便找一些坡地開墾就種好了。
那些世家們現在也都搶著上紡織廠,相應的印染和織繡也在發展。
這些不用官府衙門去催促,銀行在孫睿永的主導下,也只是向一些富戶貸款,貸款的額度也不大,因為不管孫睿永再怎麼宣傳,畢竟朝廷更替太過頻繁,人們寧可相信家族,也不相信銀行。
現在銀行最大的業務,就是給朝廷貸款開礦和開辦冶煉廠和軍械廠。
然後就是修建直道和開辦水泥廠。
所有的業務都是針對朝廷,而不是針對百姓。因為這些股東們認為老百姓沒有償還能力,可是朝廷可以用每年的稅收還貸。
可是由於渤海王的一些意見。戶部和工部以及度支部的一些人認為為什麼要向銀行借款擔負利息?現在國家人心思定,皇上一心減免稅賦以讓老百姓修生養息。就是勞役,除了修建直道也在儘量減少。朝廷沒有錢,可以慢慢來,不著急。倒是認為貸款的方向在那些老百姓,銀行是利民措施,而不是反過來增加老百姓負擔,為富商牟利的機構。
孫睿永就被卡住了。
水泥的燒制價格非常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那些礦山是屬於世家的,但是也屬於虞部管轄,也是國家的。開礦國家肯定要課稅。理論上所有的礦產都屬於皇家所有,還是新皇開恩,把非金屬礦交給了老百姓自己開採。其中就包括了石炭和水泥礦。
國家課稅,而世家們燒制水泥主要還是用來國家修建直道。其中加入了暴利。很多官員也都是世家出身,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捏著鼻子認了。
水泥價格奇高,老百姓自然用不起,而直道修建成本也居高不下。導致很多地方根本就不用水泥。而改用石灰和石膏混合的三合土。如果不是水泥在修建城牆上優越的性能,可能真的會慢慢消失。
水泥現在成了官府和大世家的專用品。而這根本就不是因為成本,水泥廠的勞工們只是勉強能夠養家餬口而已,很多還是在半飢半飽中度日。黑火藥的價格非常便宜,掌握了技巧,大多自己炒制。
成本真的高嗎,不高。就算是渤海因為認為的匯率問題,導致渤海幣與金銀幣的價值等同,遠超銅幣價值。可是算下來,渤海的水泥也不過與大周的水泥相當。甚至還便宜一點。渤海進口很多礦石產品,唯獨不進口水泥石。說渤海推高水泥價格還真說不過去。
渤海推高了陶瓷價格倒是真的。因為按照渤海幣的匯率,就算是加上運費,開封一代的陶土和鋁土運到渤海,也能夠獲得燒制陶瓷的利潤。所以現在大周的瓷器價格高得離譜。僅僅比玻璃差那麼一點點。都成了奢侈品。
孫睿永試圖改變現狀,他原本打算購買礦山,然後開辦一個官辦的水泥廠,強行把水泥價格降下來。可是誰買礦山都可以,他賣就不行,賣也是天價。孫睿永雖然在江南銀行賺了一些銀子。可是調入進城後,他一個沒有根基的官員想要站穩腳跟,花錢簡直如流水。所以他個人沒有這個能力。
如果說有誰有這個能力,那就是皇上郭威。
可是郭威處理軍政要務。產業是由宮廷來管的,而宮廷的太監們除了自己賺錢,還要為皇帝賺錢,所以價格比世家們只高不低。
「李大人,我是沒有什麼辦法,但是如果李大人聯絡幾位大人。把水泥價格降下來,老百姓就用得起,那些世家也不會為所欲為。我們甚至能夠向渤海出口水泥,賺取一些銀子。」
孫睿永對於李谷的追問也感到無言以對。
李谷很古怪地看了孫睿永一眼。這個孫睿永有才幹,但是卻在氣節和操守上不怎麼樣。因為他對誰都喊大人,即便是職位比他低的人有時候也喊。但是大周一般只叫德高望重的人才叫大人。
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孫睿永被穿越前的中
第一百四十九章虛高的水泥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