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肯去受降城,而在明年要恢復永豐縣,也需要一批文吏,如果豐州擴軍,也同樣需要文吏。
候補俸祿稍微低一點,主要是作為從事,聽從各種臨時差遣。
除非是考中明經科那種朝廷任命的文吏,其他州縣自己招募的文吏,朝廷不管俸祿,由各縣自己解決,郭宋只要能把釀葡萄酒這條財源做起來,他就不愁解決不了大家的俸祿問題。
院子裡,五十一名年輕士子站滿了院子,郭宋站在台階上對眾人高聲道「萬般皆下,唯有練武高,這句話已經流傳了二十餘年,在北方深入人心,難道學文真的沒有出路了嗎
這個觀念我不贊成,武有武路,文有文道,文武相濟才是大唐興盛繁榮的保證,像各位人,豐州一樣離不開,你們一樣會成為豐州和受降城的基石,你們中有人會留在州衙,有人會去縣衙,有人會安排在三鎮經略府,也有人會去三鎮擔任六曹參軍,總而言之,不管你們在哪個位子上,我都希望你們兢兢業業,勤勉自律,為了自己的前途好好拼搏一番。」
五十一名士子被薛長壽領去具體安排事務,這時,有人上前稟報,「啟稟使君,榆林縣趙縣令求見」
郭宋一怔,隨即令道「請他到我官房來」
郭宋回了自己的官房,不多時,榆林縣令趙知吾被領了進來,他躬身行禮,「參見使君」
「趙縣令請坐」
郭宋請趙知吾坐下,又讓茶童上了茶,他看趙知吾面帶憂色,便笑道「難道趙縣令擔心我言而無信,不肯把糧食補償給榆林縣百姓」
趙知吾連忙搖頭,「不是這件事,而是哎我真不知該怎麼開口。」
「趙縣令但說無妨,連蝗災都戰勝了,你覺得還有什麼事情是我不能承受的」
趙知吾嘆息一聲,「當初從勝州逃難到榆林縣的一批百姓,還有不少河濱縣百姓,他們都不願回去了。」
「他們不願回去是什麼意思想留在豐州」
趙知吾點點頭,「是這個意思,他們覺得豐州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糧食產量高,而且留在豐州還能獲得土地,他們都要留在九原縣,怎麼也勸不聽。」
郭宋半晌問道「一共有多少人想留下來」
「大約有兩千四百戶,一萬餘人。」
郭宋負手走了幾步,其實他倒希望這些百姓留下來,但這樣一來,勢必會引起勝州官府的嚴重不滿,向朝廷告狀,會不會影響到自己幾年後的移民計劃。
「使君是擔心勝州」趙知吾看出了郭宋的一絲擔心。
郭宋點點頭,「勝州本來就人口不多,這一批移民,估計勝州就沒有多少人了。」
「其實使君不用擔心,勝州、夏州和鹽州都是用來安置党項人,設置官府也是為了管理他們,漢民減少並不影響官府的職能,而且還能減輕官府的壓力,他們應該不會反對,其實唯一麻煩的是,他們戶籍還在原籍,來豐州是災民的性質,官府恐怕很難給他們分配土地。」
「這倒沒有關係,朝廷鼓勵百姓遷徙邊疆,只要開墾荒地三年後,朝廷就承認土地歸他們所有,他們的戶籍更沒有問題,我以後會稟報朝廷遷徙戶籍,朝廷肯定鼓勵他們遷徙到豐州。」
趙知吾大喜,「原來使君是歡迎他們留下來」
郭宋微微笑道「當然豐州人口太少了,我現在正在千方百計引進人口,哪能不歡迎他們留下來。」
「那使君打算怎麼安置他們」
郭宋想了想道「我打算在九原縣周圍恢復三十個村落,一部分縣城內的農民已經願意搬出來了,這批百姓如果之前是生活在縣城,那可以留縣城,如果之前生活在鄉村,那我也希望留在鄉村。」
趙知吾起身道「那我就去通知他們」
郭宋笑著擺擺手,「先不急,我會和謝縣令談一談此事,然後讓他一起跟你去。」
郭宋忽然發現招募二十名候補從事還是很明智,現在安置這些災民正好需要人,他們就派上用場了。
猛卒郭宋
讀之閣,讀之閣精彩!
(www.玉ed玉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