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首都五陽,王宮之中,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看書否 www.kanshufou.com秦國在對蜀國的戰爭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同時大唐帝國與秦國之間的貿易路線又恢復了,這對於秦國來說,絕對算得上雙喜臨門。
可是秦國國王秦鐸的心情卻不怎麼好,因為他被兩件事情影響,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唐帝國明明有能力解決運輸線的問題,可卻偏偏讓秦國冒險進攻蜀國,這讓他覺得事情並不像看起來的那麼簡單;第二件事情就是,在蜀國北部與楚國的邊境爭端,確實為秦國埋下了一些隱患。
第一件事情是秦鐸和他的幾個心腹事後反應過來的:大華帝國的內戰斷絕了秦國與唐國之間的貿易路線,可實際上大唐帝國一直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只要大唐帝國願意,就可以提前發動導彈襲城,然後逼迫大華帝國恢復鐵路運輸線——就像前陣子做的那樣。
可大唐帝國並沒有提前這麼做,反而是裝聾作啞,讓秦國自己去解決運輸線的問題,最終直接推動了秦國對蜀國宣戰的一系列決策。
這等於說是大唐帝國在明牌逼迫秦國對蜀國宣戰,等於說是大唐帝國參與了秦國伐蜀的戰略決策。
任何一個國家的決策者們都會忌憚這種事情的發生:其他國家竟然能夠深度影響自己國家的戰略決策,這種事情不就意味著自己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嗎?
更讓秦王贏鐸在意的,其實還是這件事情背後代表著的各種意義:大唐帝國讓秦國入侵蜀國究竟是為了什麼?大唐帝國究竟想從秦蜀之戰中獲得什麼?
儘管大唐帝國在隨後索要南山港,似乎暴露了自己的意圖,可秦王贏鐸一直覺得事情絕對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他懷疑大唐帝國一定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秘密,隱藏在這一次逼迫秦國向蜀國開戰的戰爭之中。
另一件事情也和這場戰爭有關,秦國的前線指揮官張宣貪圖功勞,竟然比預先估計的多推進了大約70公里,占領了一大片本來應該屬於楚國的蜀國領土。
贏鐸本來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命令張宣立即撤出這些地區,可張宣卻送來了這些地區的地圖以及自己的說明。
從匯報中看來,這些區域確實不應該讓出,因為張宣占領的地區易守難攻,是一個很好的屏障。如果想要邊境安穩,確實應該把這些地區捏在手裡。
楚國那邊也沒有什么正經實力奪回這些區域,秦國的部隊駐守在山地之上,哪怕是大唐帝國部隊親自進攻,也是要費一番力氣的,更何況是戰鬥力低下的楚國?
憑藉楚國自己是很難從秦國虎狼之師手中討回這些土地的,理論上必須要大唐帝國出面才行。
贏鐸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如果大唐帝國真的出面呵斥秦國,他就主動退出這些地區,平息這件事情。
可讓秦鐸沒有想到的是,大唐帝國在這件事情上裝聾作啞,竟然對秦國的挑釁毫無反應。
秦國的高層分析認為,可能是因為大唐帝國不願意為僕從國捲入戰爭,同時也沒有做好開戰的戰略準備,所以才會在這件事情上採取了綏靖政策。
儘管贏鐸覺得這種分析很有道理,可他依舊認為侵占楚國土地的事情就好像是埋了一顆雷給自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引爆。
可勝利的局勢擺在眼前,秦國確實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不僅僅完成了第一階段入侵蜀國的戰略目標,甚至還恢復了與大唐帝國的貿易聯繫。
這一系列偉大的勝利也同時催生了秦國的野心,熟悉大華帝國衰落歷程的他們,立刻把大唐帝國和大華帝國聯繫了起來。
一個新崛起的帝國開始了腐化墮落,他們自認為自己戰無不勝,但是已經開始從上到下討厭戰爭的殘酷。強大的帝國開始迴避戰爭,躲藏在自己的龐大領土內劃分利益
坦白的說這個劇本可太讓人熟悉了,鄭國也好、齊國也罷、最典型的大華帝國,哪一個不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作為一個看客,秦國的許多人覺得自己現在依舊是一個旁觀者,看著大唐帝國的崛起,看著大唐帝國的沒落: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而秦國卻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