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棒直到了大武邊境的一個小鎮上,說道:「盧德旺指出,匈奴臨時組建大軍,長途奔襲,糧草供應必然不足。他選定這個距離喀瓦爾平原三十里的土木堡為臨時軍事要塞,在這一個月內加建高牆,囤積糧草。到其時,他就能仰仗土木堡,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通過人數和糧草的碾壓優勢,在平原決戰上,每每得到小勝,就適時撤退,將傷員換成狀態良好的兵士,連番拉鋸之下,將糧草短缺、人數劣勢的匈奴大軍,徹底殲滅。」
乍聽之下,好像很有道理,但顧盼兮就是隱隱覺得不對。無奈她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對於這些實際的軍事判斷,很難提出高見。
正好,眼下這戰略沙盤旁邊,有一個真刀真槍地跟匈奴人拼殺過的人。
時非清凝神細思一番,嘆息道:「三皇兄和盧將軍,實在過於急進了。他們進行這樣的部署,根本是鋌而走險。」
高致遠知趣地將指揮棒遞到了時非清手中,說道:「公子高見,老夫洗耳恭聽。」
時非清笑了笑,當仁不讓地接過指揮棒,說道:「昔日我隨老將軍親征的時候,曾經經過土木堡。這土木堡儘是些低矮的土牆,最高的位置,不過人高,就算現在派出大量人馬加建,在一月之內,也很難將這個邊陲小鎮變成一個合格的軍事要塞。盧江軍聲稱能仰仗土木堡做到『退可守』,我不敢說他是妄言,但實在是很難苟同。」
說著,時非清又將代表大武兵士的木刻小人,放到了戰略沙盤中土木堡的位置上。
如今在戰略沙盤上,代表匈奴大軍的騎士雕像,有十個,每個代表一萬人;代表大武軍隊的步兵雕像,有二十個,每個同樣代表一萬人。
時非清說道:「大武二十萬大軍之中,狄家軍精兵有五萬,地方軍隊有十萬。剩餘五萬壯丁,基本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戰鬥力非常有限。」
時非清一邊說,一邊用毛筆,分別在對應的步兵雕像腹部,寫上了「狄」、「地方」、「丁」三個標識。
「試想想,土木堡之外三十里,儘是可以讓匈奴人充分發揮自己騎兵實力的平原。在此情況下,盧江軍和三皇兄,只以十五萬的實際兵力,試圖一決雌雄,如此一來,結果幾乎只有一個……」
時非清說著,將指揮棒橫過來,在戰略沙盤上頭一掃,將代表大武軍隊的全部步兵雕像,悉數掃倒在地。
「傾覆!」
這兩個字眼如平地一聲雷,震得顧盼兮心頭髮顫,她猛地反應了過來,知道自己為什麼明明不懂軍事,卻會隱隱地覺得有什麼不對了。
那都是因為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