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華誠開懷大笑,對魯善工很是喜歡,年輕人有本事,謙虛有禮,難得難得。
兩人聊了一會,紀如煙帶著紀華誠離開,魯善工開始修復鴛鴦碗,進度很快,上手後才發現真正官窯還是比後仿精細的多。
明珠料相差不大,畫工也水平相當,關鍵還是胎質,不愧是御窯精品,光是這一項就令人讚嘆。
聽爺爺講過,當年解放後,造辦處原本積累的素胎移至北瓷廠,很多古玩商風聞而動,利用各種門路高價收購,為了就是後掛彩使用。
到現在也不知道有多少後掛彩流落民間?比如郭葆昌,奉命給大總統燒造官窯,無論技術還是工藝都達到頂尖水平。
他的瓷器收藏極負盛名,齋名之所以叫觶齋,因其收藏一件價值巨昂的青銅觶。出過《觶齋瓷器圖譜》,收錄有畢生珍藏名貴瓷器三百餘件,其中不僅有罕見的宋元瓷,也有連故宮都沒有的清官窯移棲耳尊。
由於他在瓷器上的精深造詣,後被任命為故宮瓷器館館長。與瓷器收藏相比,他的字畫收藏有過之而無不及,與民國四公子張伯駒齊名,最有名的莫過於乾隆三希堂中的二希:王珣的《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乃絕世國寶。
當時外國巨富常去他家觀賞和收買瓷器,而出賣給外國人的瓷器,大多數都是贗品,都是他自己仿古而成。
每次向洋人出售瓷器,常常托稱瓷器是別人所有,他只是作為鑑賞家予以推薦。附庸風雅的金髮碧眼,往往欣然付出美元英磅,滿意而去。郭葆昌曾說:賺錢要賺洋人錢,不能坑自己人!
總而言之當年留下眾多高仿和後掛彩,水平極高,資深藏家都容易打眼上當。事過百年,現在估計不少已經被認定成真品,堂而皇之作為官窯在拍賣場流通,動輒幾百萬上千萬,令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