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病了,到現在都還沒康復。
因此,他們自然也沒臉再說什麼宗室遵紀守法,孝悌有道,也就乖乖的就坡下驢,不再對宗學的事情多說什麼。
當然,雖然他們默許了宗學的開設,但是心中的這股怨氣並沒有消失,而是都匯聚到了寧陽侯陳懋和成安侯郭晟的身上。
按理來說,大宴結束,宗室們朝拜完了皇帝,也該收拾行裝,準備回歸封地。
但是這回,中低階的宗室們都分批逐漸的離開了,不少郡王和親王卻卻都各自上本,要求旁聽鎮南王一案。
同時,他們還彈劾成安侯身為朝廷重臣,擅自干涉宗務,圖謀不軌。
除此之外,還有人直接上本,彈劾郭晟勾結宗室,刻意庇護廣通王的。
當然,他們都只是推測,更多的是在宣洩自己的怨氣。
雖然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但是因為沒有證據,廣通王和陽宗王二人又都被關押在宗人府大牢,沒有人接觸的到他們。
所以這奏疏到了御前,也就被理所當然的擱置了。
不過這也不是宗室們關注的,他們真正關心的是鎮南王的案子。
他們不關心鎮南王到底是否真正誹謗過仁廟,也不關心岷王府那個妾室到底是怎麼死的。
他們想要的,只是這件案子是誣告!
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理所當然的彈劾主張徹查的寧陽侯陳懋小題大做,因為一個區區假證,將多年前的宗室醜事重翻出來。
要知道,當年處置岷王世子案的,可是先皇他老人家。
要是這件案子重審,最終查出來是冤案,那也就罷了,算是撥亂反正。
可要是查出來,當年審的並無問題,廣通王等人就是誣告的話。
那對於陳懋這個力主重審,並且堅持要讓大理寺和都察院都參與進來,鬧得沸沸揚揚的人,宗室們可就有的說了。
什麼有辱先皇聖德,什麼蓄意包庇,什麼擾亂朝局,一頂頂的大帽子,早就給他準備好了。
這也是宗室們非要留下來的最大原因。
宗學的設立,根源是在天子身上,這一點他們心裡清清楚楚,但是即便清楚,他們也不敢把怨氣撒到天子身上。
至於廣通王和陽宗王這兩個倒霉蛋,暫時也沒人見得著。
因此,成安侯郭晟和寧陽侯陳懋這兩個人,就成了宗室們的出氣筒。
老朱家的王爺們,憋著勁要給他們一個教訓呢!
至於朱祁鈺這邊,宗學順順利利的推行了下去,那麼廣通王的案子,也就被他上了心。
英國公府那邊打的主意很明顯,就是要坐實鎮南王為了世子之位,陷害一母同胞的嫡長兄朱徽焲致死。
由這件事情,引到天子和太上皇之間的關係。
畢竟,朱祁鈺和朱祁鎮兩個人,也是先後登上皇位,而且,太上皇至今沒有被迎回。
如果鎮南王的案子被坐實,那麼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將兩件事情聯繫起來。
譬如說,放出些流言,將朱徽焲的遭遇和太上皇對比,都是長兄,朱徽焲從世子位上被廢之後,便鬱鬱而終,太上皇如今退了皇位,卻遲遲未被迎回,那麼朱徽焲的下場,是不是就是太上皇的以後。
再譬如說,那鎮南王看起來尊敬長兄,愛護幼弟,仁義講禮,在宗室當中頗有賢名,但是實際上,卻是個為了世子位不擇手段,連長兄都能陷害的的人物。
那麼咱們現在這位天子,瞧著英明神武,口口聲聲說著尊敬大兄皇帝,可實際上呢?誰知道背地裡是不是和鎮南王一樣,盼著自己的兄長早早死在迤北,好一直霸占著皇位。
如今偌大一個岷王府,因為一個世子位,已經鬧得家破人亡,幾個親兄弟如同仇寇,難道這種場景,要在天家重演嗎?
還有就是廣通王和陽宗王,如果案子坐實了,那麼他們兩個先是大打出手,攪亂宮宴,而後為了進殿陳情,不惜得罪天子身邊最得寵的東廠提督,就都不是罪名。
相反的,呀,如此冒險,都是一腔熱血,為了長兄鳴不平,主持正義公理。
那麼作為臣子,大明朝
第二百八十九章:準備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