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勛貴子弟,並不局限於公,侯,伯府中的後輩,像是一些世襲指揮使等可以傳承的高級武臣也被算在內。
這類人在軍府當中占據相當一部分的數量,他們當中,有純粹的紈絝子弟,也有精心培養的能幹之人。
但是,缺點就在於,他們基本沒有上過戰場,最多是在軍中呆過一段時間積攢資歷,所以,素質參差不齊。
另一類則是一些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普通軍戶,這些人出身廣泛,有些是邊軍,有些是地方衛所,他們的晉升,大多是憑著自己的功績一步步走上來的,這些人相對來說,更有能力。
但是,缺點是沒有背景,而且,軍府和普通的衛所不同,本質上來說,軍府屬於更傾向於屬於軍隊管理機構,雖掌軍旅之事,可並不負責具體的操練。
這也就意味著,軍府當中的事務,本質上屬於政治事務,從這個角度出發,軍府當中更需要的,不是身負戰功的勇武之人,而是懂得政治的武臣。
不過,對於這些從底層一步步靠軍功一步步走上來的武臣來說,能懂這些的人並不多,反倒是出身勛貴世家的後輩耳濡目染,對這些十分精通。
所以,軍府發展到現在,其中的狀況其實已經變得十分畸形,前一類的人懂得政治,但是不懂軍務,而且,其中有不少紈絝子弟,依仗自己背後的勢力,占據著軍府的上層位置。
後一類的人有能力,懂軍事,但是,在政治嗅覺上欠缺,而且,往往沒有靠山,所以初入軍府時,要麼只能聽人調遣,要麼就只能投靠之前曾經帶領自己打過仗的勛貴之家攀關係。
通過這種方式,事實上勛貴已經牢牢的控制了軍府上下,剩下的爭端,就是出自於勛貴內部的了。
要知道,從太宗時代,到宣宗時代,雖然歷代先帝重用的人各不相同,但是,也基本都是在勛貴之間相互制衡,或者說的再說的直白一些,無非是那幾座公府之間起起落落的鬥爭罷了。
從這個角度出發,再看張輗所上的奏疏,其實就能看出很多東西。
他參劾的名單裡面,有不少都是各家勛貴的遠親或者姻親,就算是沒有實質性關係的,也大多都曾是勛貴部將,或者曾經受過提攜。
所以說,整頓軍府,實質上要面對的,是龐大的勛貴集團。
這才是朱儀真正的底氣!
如果天子打算整頓軍府的話,那麼,代表著英國公府的張輗,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作為勛貴最頂層的公府之一,英國公府本身就對軍府當中的許多武臣,有著龐大的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一方面體現在,許多武臣的靠山,本身就是英國公府,另一方面則體現在,現如今在任的許多武臣的人脈關係,乃至是暗地裡的一些不端行為,英國公府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所以,只要英國公府肯查,那麼,必定能夠查的徹底,這是張輔當年留下來的,最深厚的底蘊,也是如今的諸多軍府武臣,對英國公府忌憚至深的原因所在。
其次便是,英國公府屬於勛貴集團的一部分,所以說,英國公府來出手整頓軍府,只要操作得當,完全可以變成勛貴內部之間的利益鬥爭,如此一來,面對的就不是整個勛貴集團,阻力自然會大大減小。
除此之外,如今的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已然成聯手之勢,如果張輗上位,那麼,成國公府必然全力相助,兩大公府加持下,整頓軍府成功的概率,必然會大大加強。
而唯一的困難之處,就是天子的態度!
也怪不得,朱儀和張輗二人一直有恃無恐,說白了,他們選擇這個時機提出要整頓軍府,就是為了從天子手中拿到主動權,現如今,他們不是在懇求天子,而是……在和天子談判!
天子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目光在朱儀和張輗的身上逡巡著,但是,最終卻並沒有多說什麼,反而是很快轉向了一旁的其他大臣,沉著臉問道。
「剛剛的奏疏,諸位先生也看了,你們覺得,有必要在此時,整頓軍府嗎?」
啊這……
在場的一干大臣面面相覷,一時之間犯了難。
事到如今,局勢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天子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