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善舌辯,卻是個天生的外交家。
「何況江東借不借糧,在孫權,不在周瑜。我們去問周瑜,簡直是頭疼醫腳,腳疼醫頭,好沒來由!」
但在孫劉的接壤處,卻並無絲毫的和睦融洽之感。
人人皆知道,曹操不日南侵,孫劉兩家,若不能抵擋得住,荊州江東的兩家基業,將不復存在。
因此曹操才派他為使者,趁著黑夜之光,偷渡江東,往鄱陽湖見周瑜,行挑撥離間之計!
程昱往前兩步,指著大帳中的一副山河畫卷,分析說道:「如今天下雖有孫權、劉備、劉璋、馬超、張魯等諸強環列。但大敵仍然是劉備和孫權。其餘連馬超在內,皆是碌碌之輩,不足為慮。孫權已歷三世基業,文武齊備,秩序穩定,牢不可破。荊州初定,人心正在歸附之中,原本可破。但諸葛聞德的橫空出世,令我等屢次興兵,無功而返……」
陳群視之,乃是一名老將,蒼顏白髮,氣勢沉雄,身後背著一桿大刀,一臉的風霜之色。
曹操乘車駕,夏侯引領兩千鐵甲精騎護衛前後,旗幟飄擺,大風獵獵,一路往宛城進發。
周瑜假裝叱責,轉頭笑對陳群說道:「此是老臣黃蓋,仗著久在江東,不服管束,竟然在我面前輕慢使者,還望長文兄恕罪。」
賈詡略一停頓,整理思緒,數秒鐘之後,張口說道:「如今樊城屯兵二十萬,糧草已經告罄,若不及時補充,不久必然糧斷。但荊州大亂初定,豈有多餘的糧草供應?」
公子劉琦自劉表死後,鬱鬱寡歡,每日縱情聲色犬馬,不就便病入沉疴,一命嗚呼。關羽尊軍師和劉備之命,將劉琦葬於江夏風水富饒之地,立碑祭奠,從此江夏之兵,盡歸關羽父子。
荀攸聽罷,也扼腕嘆息說道:「劉備雖無帶兵之才,卻又帶將之能。與昔日高祖劉邦相似。劉邦敢以韓信為三軍之帥,與項羽決雌雄,定天下。如今劉備初掌荊州,就敢把荊州的所有兵馬和自己的生死,賦予諸葛聞德。如此魄力,古來難得!」
入宛城,文武眾將拜見之後,曹操引領五大謀士,步入大帳,再議大事。
曹操忽然站了起來,一股悲愴的氛圍瞬間填滿了大堂。
「正如丞相所言,周瑜借與不借糧草,當由孫權做主。我們不問孫權,反找周瑜,正是行了一招離間之計。孫權不是劉備,而周瑜獨攬大兵權,孤懸鄱陽,已是大忌。他聞之此事,必與周瑜產生嫌隙!」
「而周瑜若拒絕支援荊州,也必然惹得劉備惱怒,到時候劉備忌憚江東,沿江布兵設防,豈非也可以分散了抵擋我軍南下的兵力?」
「劉備自涿郡桃園結義起家,難得而有今日。不知為何,竟然敢於如此信任諸葛,將荊襄二十萬兵馬的兵符賜予諸葛。丞相可覺此事蹊蹺與否?」
「我料荊州必然求救於江東,若孫權不借糧。劉備必然怨恨,孫劉聯盟至此瓦解。」
但此刻,卻有一條細船,偷偷入水,猶如離弦之箭,飄搖在大江中間方位,順流而下,乘風破浪,掛帆疾行。
「荊州江東,早晚必歸我手!」
「我來之時,也曾路過江夏,只見江面上船隻往來,殺意濃厚,似乎劉備並不信任大都督,防大都督更甚防我家丞相。」
陳群微微一笑,並未回答周瑜打問題,反而開門見山,直接試探孫劉的關係。
荀躬身再次行禮,帶著幾分激動之色說道:「若如此,丞相當為大漢第一功臣!比之昔日的霍光、蕭何,猶有過之!」
「主公可差一使者,前往鄱陽湖面見周瑜,陳說利害,許以平分荊州,讓他拒絕給予荊州的糧草援助!」
曹操重新歸坐,伸手示意說道:「計將安出?且說來我聽。」
夜已深。
周瑜未曾開言,忽聽帳下一人怒聲高喝道:「此事也不難理解!你家曹丞相雖有百萬兵馬,卻不能奈何劉備的區區五萬守軍,彈丸之地的樊城
第132章 陳群入江東,曹孫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