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道好險。此刻他對於那位他過去從未謀面的賀總兵充滿了敬佩和依賴,心想靠著這位老將,上京可保無虞。
延禧宮裡,魏雲清昨夜並沒有睡下,早在得到大宋軍偷襲攻城的消息後,她便揪著心等著結果。好在天亮時大宋軍被擊退的消息也傳了過來,她這才發現自己出了一身冷汗,在這冬日裡冰得難受。
讓人打來熱水洗了個澡換過衣服後,魏雲清便去了乾清宮,跟楊奕一起來到乾清門處。目前乾清門已成了城防指揮中心之一,前一晚的偷襲結束後,想來趙真和賀知禮會來匯報戰果。
不出魏雲清所料,一大早趙真便過來了,不過賀知禮還在城牆上巡防,防著大宋的突然襲擊,因此並未出現。
趙真面上帶著喜色,面對皇帝皇貴妃以及一眾閣臣,喜悅地匯報了戰果:「昨日大宋軍突襲西城左安門,幸得賀總兵早有防備,反倒打對方了個措手不及,及至清晨大宋軍退去,對方總共死傷預計在千人上下,而我方死一人,傷三十三人,可謂是大獲全勝啊!」
死的那位還不是被大宋軍給幹掉的,而是因為太過緊張,再加上小範圍內的擁擠,沒站穩從城牆上摔了下去,一命嗚呼,屍體到了早上才剛剛撿回來。
聽到趙真的匯報,在場眾人臉上都露出了連日來難得的笑意。
雖說這次偷襲只是小範圍的,而且對方傷亡人數也不算多,但跟大梁軍傷亡數一相比,這戰績就顯得出類拔萃了——當然,這與大梁軍是守城方,有城牆作為盾牌占了優勢不無關係。這首戰大勝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絕好的激勵,賀知禮派來報告消息的士兵說,守城士兵的士氣大漲。
原本並不贊同守城的幾位閣臣在這樣的好消息面前也是放鬆了情緒,畢竟守城的決定已然不可能再更改,如今情勢一片大好便是一枚定心丸,讓人不至於後悔當初沒有極力拼死再勸。
其後幾天,大宋軍又有了幾次小規模的偷襲和騷擾,賀知禮嚴陣以待,沒有讓大宋軍占到一點兒便宜。
而早在大宋軍來之前偷偷派出去的一小股部隊,也在戰爭進行中分散了些許大宋軍的注意力,有一次差點就成功燒了他們的糧草,只是最終卻還是功虧一簣了。許是煩了這支小部隊時不時的騷擾,李卓用了請君入甕的計策,故意露出破綻引他們來攻,將這支小部隊一網打盡,之後注意力便又回到了攻打上京城上來。
賀知禮秉持著只守城不出戰的保守原則,並未將李卓的騷擾誘導放在心上,即便下屬因著前幾次的勝利熱血沸騰,想要出城一戰,都被賀知禮給壓了回去。
大梁的軍隊並不止晏如松之前調走的和京營士兵這點人,只是調遣上需要時間,因此只要上京好好守著,別出任何意外,等救援的來了,上京之圍可解。
挺拔立於城頭的賀知禮看向遠方大宋軍軍營的方向,將各個問題來回思索了好幾遍,心裡卻始終盤桓著一絲不安,似乎有什麼東西被他漏掉了。
一個城市在城門上的大小和多寡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城市的繁華富庶程度。上京外城城門總共有七個,東面一個,南西北各兩個。城牆有十幾米厚,下方是堅硬的長條石壘成,上方砌磚,抵擋普通的冷兵器攻擊綽綽有餘,城門是個薄弱點,因此七個城門處都安排了大量士兵。由於城內士兵總人數不多,分到每個城門的士兵數量還不到兩萬,按照每個城門的防守能力增減士兵。
大宋軍是從北方過來的,營地就駐紮在上京的北面,目前上京防守士兵最多的是西城左安門,北城廣安門,這兩處城門是這段時間以來大宋軍攻擊頻率最高的。
上京被圍到第六天的時候,京營士兵的緊張感已經消除了一些。「大宋軍也不過如此」「有賀總兵在,李卓豎子又怎麼敢班門弄斧」「就算再打個半年,無用的大宋軍也別想攻進城來」……之類自大浮躁的想法開始在士兵當中流傳,將領們隱隱有所覺察,並不當回事,甚至也覺得這樣的想法沒錯。
然而賀知禮卻不這麼覺得。在他看來,前面六天的攻擊不過就是小打小鬧罷了,他清楚李卓還沒動用全力,對方是在等待……可李卓遠道而來,時間比什麼都重要,如此拖延下去對大宋軍極為不利,李卓究竟在等什麼?
賀知禮多年兵戎生涯,直覺在很多場戰役里都起到了不俗的作用
第七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