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隆政變,王毛仲拉攏的萬騎是李隆基的勝負手。
儘管王毛仲在政變時,心生膽怯,臨陣脫逃,棄李隆基安危於不顧。
但李隆基確實是憑藉王毛仲拉攏的萬騎除去了韋後、宗楚客、安樂公主、武延秀與上官婉兒。
至於先天政變,王毛仲麾下的三百兵士,也是逼降羽林軍的關鍵。
但就因為這是事實,李隆基才更加容忍不得王毛仲。
恃功自傲,比恃寵而驕,更不為君王所容忍。
李隆基對王毛仲本就動了殺意,在眾人的鼓動下更是堅定了殺王毛仲之心,直接追加了一道旨意,「王毛仲不知悔改,賜死。」
王毛仲一路給押解到了永州。
遠遠聽得「聖旨到」這幾個子,王毛仲興奮的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的驚呼道:「看見沒,看見沒,我就知道陛下不會如此對我,一定是陛下後悔了。陛下,陛下,罪臣知錯了……」
他連滾帶爬的匍匐在傳旨內侍的身前,他從來沒有這麼虔誠過。
只有失去過,才懂得珍惜。
這話一點也不假!
只可惜一切為時晚矣。
明明是一手得天獨厚的好牌,卻讓他打得稀爛!
當白綾套在他脖子上的時候,王毛仲終於有了一種叫做「後悔」的感覺。
只是悔之晚矣。
聽到王毛仲給途中縊死,裴旻也只能長嘆一句,「自作自受」。隨即重新投入封禪的護衛安排中去。
長達一千多里官道,想要不擾民的全部走完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才能最大化的不擾民,還要保證李隆基的安全,即是裴旻當前頭疼的問題。
為此裴旻特地找上了宋璟、張說一併商議此事,藉助他們的智慧。
這皇帝出行,通常護衛的官員都是以皇帝的安危為上。
只要皇帝安全,他們就用功無過。
至於擾不擾民,這根本就不是護衛的職責。
護衛也無需顧忌這些,但是裴旻將百姓考慮在其中。
宋璟、張說皆大為感動。
原本他們還覺得裴旻一個外臣,又度插手朝中之事,有些不妥。
但見裴旻如此認真的為百姓耗費心思,擔起了不屬於他的擔當,先後嘆服,皆以「裴公」相稱,認真的與之探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