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年,正月末。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宣德皇帝,命群臣在文華殿拜謁皇太子朱祁鎮。
正月三十一日,宣德皇帝,崩於乾清宮。
遺詔言——朕以菲薄,獲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懼,弗克負荷,蓋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澤未洽於天下,心恆愧之國家重務交由皇太后處置。
同年。
八歲的英宗繼位。
大明改國號正統。
手握大權的張太后,日常工作只有三件事:皇帝的吃奶上學、國事交給三楊、心情不好就將內侍太監,王振喊來罵個狗血淋頭。
而大明江山,在內閣三楊的管治之下,仍舊有條不紊的運行著,維持著國富民強的盛世姿態。
于謙,則在送葬完宣宗之後。
馬不停蹄的,返回他心心念念的地方。
這位江南書生的目光不在升官發財,身披紅袍!
他總是年年不忘,自己第一年,被調去河東州,中原州,巡撫的時候,看見的景象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
不肯報災傷為何不肯報災傷啊,還不是因為官不為民,報了也無用嘛!
仁宣之治,創建出來的盛世,剛開始也沒幾年。
自己要做的事情還有太多。
正統四年。
于謙依然蹲在田地頭搞扶貧,多年心血,終於換來糧食大豐收。他看著無邊無際的金色麥浪,他難得有閒心做了首詩。
楊柳陰濃水鳥啼,豆花初放麥苗齊。牙逢盡道今年好,四月平陽米價低。
正統六年。
他巡撫的中原州,河東州,收穫糧食數萬石。也就是幾百萬斤!
換了其他官吏,這個政績,足以被調任回京。
但是于謙,沒這麼幹
他繼續寫奏疏——大明各州府,府庫存糧方式,尚不完備,不能予民康樂,朝堂此後,應當每年統計貧苦田戶,官府無息預支口糧。秋後給官府還糧,年老病患家庭全免。立監察隊,巡查抽檢各地存糧。安全儲備糧食不足,一把手不得升遷
京城的內閣,三楊,面面相覷。
楊士奇撫著鬍鬚。
「這小子,不想回京了是吧!他啥意思?他覺得自己,在中原州,河西州,存儲的糧食,還不夠多?」
楊榮略微沉吟。
「還是遂了他的意吧?不把河東,中原,徹底治理好,他回京也不安心。」
楊溥則把于謙的奏疏,反反覆覆又看了好幾遍。
「他的提議很好,可以推廣所有州府」
同年,中原州,女媧河,多次決堤。于謙又跑去修壩,他把大壩,按段劃分到鄉,若大壩修建,偷工減料,直接剁負責人。
大壩修建好之後。
他又折返回到河東,組織河東百姓在路邊挖井種樹,蔭涼寬闊的八車道外加井水供應,自此,商賈開始在河東州內外流動!甚至出現了有名的晉商。
之後,他又聽說,河東大同,山區眾多,百姓苦疾。往屆巡撫遠遠瞧一眼就走了。畢竟這種爛地方,治理好了,也沒有政績!當地村霸盤踞多年,欺男霸女,巡撫去了又能如何?據說那裡的軍籍軍戶,若不投靠村霸鄉紳,都吃不上飯。
強龍不壓地頭蛇。
但是于謙偏不。
他上奏,調集了河東的邊軍,直接闖入!
他帶兵,把那些鄉霸全抓了,退還他們強占的民田,又將權貴們私墾的千畝田地收歸朝廷。
也是在那時。
他在一處偏僻的村落里,遇到了一個青年。
那青年是大同軍籍的軍戶,但由於耕種的軍田,被村霸搶占了,他又不願意向村霸低頭,所以被打得渾身是血。
家裡的糧食,在那時也要吃沒了,家中還有母親要贍養,母親已經好幾日未食正餐了。
他絕望的在田埂低頭痛哭想著,要不就去跟那些村霸低頭吧!
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