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位大明副將看來,對方承受了充分的攻擊。
這才崩潰。
換成是東百的士兵,主將一跑,肯定就潰散了。
這些能被派來遠征的倭寇,果然是精銳。
還能堅守到主公撤離。
隨後這位大明副將,看到敵人崩潰,就對左右說道:「兄弟們,跟我殺!」
「這些該死的倭寇,一個不留!」
說完他一拍馬匹沖了出去。
左右家丁跟上。
即便不吃空餉也有家丁護衛。
這是自己用自家的田地養出來的。
「怕這些倭寇幹什麼?」
副將一路帶人追殺。
小西本來還想打個伏擊,奈何手下已經亂成一團。
不得不說這大明的將軍還是很勇猛的。
就算是那些遼東將領們,已經軍閥化了,他們也一樣有勇猛之士。
很多總兵、副將這樣的高級將官,還帶頭衝鋒。
當然被圍困而死的也不少。
這其實是一種無奈之下的戰術。
因為財政崩潰加喝兵血的太多,養不起太多精銳,主將帶著家丁猛衝敵人,將敵人擊潰。
再讓一群奴僕雜兵跟著驅趕。
就成了流行的戰術。
說他們這種行為很魯莽,容易陷入敵人包圍。
很多時候也很有用。
也可以證明他們的強悍。
但是沒有幾個人明白,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
自己不沖,家丁也不會沖。
指望雜兵一接觸就會崩潰,就不可能打勝。
所以那是無奈。
現在就不是了。
他們都是精兵。
所以副將可以等到將敵人打潰敗了,再進行衝鋒。
此時此刻,軍中中下層同樣出現了許多大明勇士。
現在的話他們更加有勇氣,更加有主動性。
個個戰鬥力很強。
因為他們武將封神的人也很多。
相比於那些文臣,其實武將封神反而更加容易一些。
不用考慮那麼多事,不用做那麼多社交,不用擺平同僚。
你只要足夠勇猛果敢,只要能在關鍵大戰之中立下功勞。
比如說擊潰敵人精銳,攻城拔地,先登死士
基本都有機會被封神。
當然,文臣一般封的上限比較高。
武將只靠勇猛立功,一般捲簾大將,捧盞侍從走起。
好處就是數量多。
武將就是上限比較低。
這一點是沒辦法的。
因為即便現代社會也是文管治國。
武臣你想要從正,必須要辭去軍職才行。
避免出現均人管理的色彩。
無論東、西都是這樣。
還是知識文化才是最終的戰鬥力。
勇猛不怕死,只能是個人之勇,能決定戰術層面,不能決定大局。
能決定戰略局面的,還是文官體系是否還健康,是否能正常運營。
當然,也因為如此,自然而然,武將們都選擇了奮勇作戰。
當然大部分底層小兵,還是靠督戰隊。
無令而行者,就地斬殺。
古往今來都這樣。
沒有軍法是不可能的。
隨後,大明就這樣一路平推。
東百在十年之後同,就歸了大明。
對於大明來說,打敗一個東百簡直是無足輕重的事。
然而消滅東百非常容易,想要成功統治,納入自己土地卻很難。
歷史上有很多橫跨三洲的大帝國,最後都消失了。
因為他們占據的都是好地方。
所以爭搶的人多。
而這一次的消耗,就是整整1億兩銀子,全部花光了。
這就是征服一個東百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