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先,為父母守孝,與父母在天之靈相接,可能正是領悟自己命格的契機所在。」
守孝三年是古禮,在孔子那個時代就已經被人非議,不能嚴格執行。到了漢代更是破壞無遺,除了少數人或是出於至孝,或是出於邀名,會守孝三年之外,很少有人真能為父母守孝三年。
如果按照蔡邕這個說法,守孝三年除了追思父母之外,正是明悟自己命格的契機,那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後世沒有出現那麼多神奇的人物了。沒有了守孝三年的習慣,不能明悟自己的命格,自然發揮不出自己所有的天賦,原本的潛能也就只能一直潛著了。
&生去朔方,又與命格有什麼關係?」
&孝三年,常人尚可,天子卻無法實現。三年不理政,天下必亂。」
劉辯連連點頭附和,這倒是事實,別說三年了,三個月恐怕都不成。
&去朔方,是尋找另一種明悟命格的辦法,一種已經失傳的辦法。」
劉辯忽然激動起來:「不用守孝三年,也能明悟命格的辦法?」
&是。」
&先生找到了嗎?」劉辯話一出口,隨即又失望了。蔡邕一開始就說過了,他沒有完成先帝託付的使命,自然是沒找到了。
&沒有找到。不過,臣從匈奴人、鮮卑人的習俗中有所感悟,知道那可能是什麼了。」
&什麼?」
&樂,古樂,已經失傳的《樂經》。」蔡邕長嘆一聲:「古樂失傳,古禮亦廢,能明悟自己命格的人越來越少,聖人當出而不出,亦其然也。」
。
第044章 失傳的樂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