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行空大師知道自己要是光和這些人動嘴皮子是根本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而且經過幾十年的相處,他毫不懷疑在繼續討論下去,自己很快就會被他們洗腦。書神屋 www.shushenwu.com
行空大師不在藏著掖著,直言道:「實不相瞞,這次將影門覆滅的幕後真兇我已經查到了。」
「什麼?」
四大護寺神僧向來不管紅塵俗世,他們只是一心研究佛法而已,對於這些江湖上早已傳遍的事情卻不知情。
行空大師說道:「這個人就是曾經的天下第一高手,緋山之戰主導者,屠殺數十萬人的惡魔。」
「江月楓」
護寺神僧雖然不問世事,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知歷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護寺神僧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知道自己本身的缺點,並加以改正。所以了解一些歷史還是相當重要的,至少不會讓當初的災難再現,就算無法避免,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
德仁大師嘆息道:「阿彌陀佛,當初緋山之戰我們少林寺仍然沒有參與其中,為何現在又要多此一舉。」
行空大師反駁道:「師叔剛才也說過,後人可以彌補前人的遺憾。當初少林寺前輩大師因為不了解江月楓這個人,所以才會放任江月楓做惡。我想當緋山之戰過後,少林寺前輩大師也因此而後悔。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江月楓以假死之名重新復甦,現在正是我們少林寺彌補幾千年罪過之時,難道眾位師叔還不讓少林出世嗎?」
「阿彌陀佛」德忠大師說道:「當初的事情我們只能夠從史書上得知一些蛛絲馬跡,所以我們並不能對曾經之事做出評價,但是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緋山之戰爆發的原因為貪嗔痴三毒。
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大乘義章》中記載:於外五欲染愛名貪。眾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慾之心,因此叫做五欲。於此五欲執著並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因此又以貪與愛為同體異名。
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成唯識論》記載: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的產生與作用與貪正好相反。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卻是由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惱怒的心理和情緒。佛教認為對違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等精神作用,是人心之大敵。
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痴既為一切煩惱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煩惱之一。而且它是隨順其他諸根本煩惱共同起著作用。《俱舍論》中記載:痴者,所謂愚痴,即是無明。聖人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於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於是產生我執、法執,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而起。因此痴為一切煩惱所依。
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貪嗔痴是。返貪嗔痴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貪嗔痴亦無實性,但據眾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見貪嗔痴性即是佛性,貪嗔痴外更無別有佛性。」
德智大師說道:「當初若是虎閻門可以止得住心中的貪婪,就不會有荊門滅門之案,也不會再有後面的事情。」
德方大師說道:「不管多麼強大的人都會死於內心的貪嗔痴,我想當初江月楓施主若不是看透了這些也不會選擇假死以度日,更不會突破傳說中的生命界限。」
德仁大師看向行空大師,語重心長地說道:「先輩讓我們少林寺隱世不出反而是為了少林寺的能夠源遠流長的傳承下去,但若是住持執意參與世俗之事,我等也不好干預,只不過少林寺一旦出世,我等也不會在少林寺中潛心修佛,還請住持放我等離去。」
少林寺之所以能夠成為江湖勢力魁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