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農家人的衣服更是很少有「合身」的。
話是這麼說,不過楊氏很顯然不打算因為這一點就糊弄了事。當大家把冬衣的樣服展開的時候,原本已經各自散開的人群都不由自主向這邊看,接下來就是此起彼伏的吸氣聲驚嘆聲,還有小聲議論的聲音。
倒也不是楊氏和她帶著的那些姐妹們手藝有多麼巧奪天工,也並非這衣裳的布料多麼的貴重。
實際上,這一批布料都是從楊嬸子那邊進來的。楊嬸子實在,基本上每一匹的布料都把利潤壓到了最低,都快趕上批發商了。
蘇青鸞對於布料的要求就是,款式和顏色都交給楊氏他們自己定奪,但是最重要的有兩點:一個是布料要防風、厚實、耐磨損,輕易不會破損;另外一個就是價格實惠,性價比高,沒有珍稀材料或者大牌子的溢價。
大家之所以這麼驚嘆,是因為即便材料有限,楊氏和她的姐妹們也用自己的巧手儘可能讓所有的衣裳都更加賞心悅目一些。
這個時代的男女服裝差別沒有特別大,尤其農民,大多數都是窄袖短褐為主,這次的冬衣也不不例外。
不過楊氏在最初設計的時候,還是在二者的款式和顏色方便做了明顯的區分——男人的上身是深藍色,下面的「長褲」則是黑色的。
而女性的上衣是淺藍色,下身同樣是黑色,只不過女性在袖口和褲腿頭繡了黑色和淺灰色的滾邊兒,顯得更加精緻。
細看之下,無論男女,那冬衣的針腳都十分細密,而且無論是腰帶或者是裡面的袷衣,都蓄上了一層棉花——那柔軟的觸感只要伸手摸一摸就能感受到。
於是那些大著膽子上手摸衣料的人就好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招呼道:「誒,你們過來看啊,是有棉花的!腰帶裡面也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