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袁紹作為被何進臨終託付的兩位臣屬,在董卓一手遮天,事不可為的情況下,只能無奈接受了何太后的密令,準備離開洛陽,號召天下諸侯伐董。
其中,袁紹最先藉故離開洛陽,而曹操沒過多久也溜了。
一開始,袁紹和曹操都在招兵買馬準備伐董。
可是董卓掌權之後都沒猖獗多久,就被呂布給滅了。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曹操和袁紹的心態開始走向了不同的分水嶺。
誠然,在最初的時候,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都是本著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準備遵守何進的遺命,誓死守衛何太后和天子劉辯。
可是現在,何太后因被董卓侮辱而懸樑自盡,天子劉辯又被董卓廢了,現在在位的變成了天子劉協,何進的遺命已經失去意義了。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首先陷入了迷茫當中。
國賊董卓已經伏誅,而且誅殺董賊的還是在他心中被視為榜樣的呂布,如此一來他接下來該做什麼呢?
繼續招兵買馬?
還是回到朝廷為國效力?
而袁紹,作為四世三公的袁家後人,從小在家族受到耳濡目染的他,在得知董卓伏誅後,則是本能的萌生了野心。
所以,就在曹操陷入了迷茫的時候,袁紹依舊在有條不紊的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緊接著,呂布扶持天子劉辯復位。
袁家等數個世家因為反對天子劉辯復位而被視為謀逆誅殺。
這件事情的發生,也是徹底將袁紹和曹操推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對於袁紹來說,不管怎樣,他都是袁家子孫。
呂布誅滅袁家,他當然要起兵復仇。
而對於曹操來說,帝位上的人又變成了劉辯,輔佐劉辯的人還是呂布。
雖然天下眾多諸侯都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但是以曹操的智慧,這些人究竟是為公還是為私,他又怎麼會看不出來呢?
所以,在光復二年春,就在天下諸侯於酸棗會盟,準備以清君側的名義討伐呂布的時候,曹操帶著他這段時間募集的兵馬,以及曹家、夏侯家兩家的子弟兵,遵從著他自己內心的選擇,踏上了前往洛陽,為國盡忠的道路。
舉世皆濁,而我曹孟德獨清。
做著漢征西將軍夢的曹某人,此番不屑與這追名逐利的天下人同流合污。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