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期望。
何況像徐光啟這樣,有心報國,願意做事的人呢。現在聽到了朱由校的話,怎麼可能不激動。
朱由校沒有管他心裡到底怎麼想,繼續說道。
「就這麼定了,現今許多科舉士子任一方父母官,整天卻只知吟詩作賦,不知五穀雜糧。就讓這本書給他們好好上一課吧。」
徐光啟沒想到朱由校想要把自己的書推廣到如此程度,讓大明每個官員上任前都拜讀一遍。
想像那個場景,自己的每個同僚都以是否熟讀並應用自己的書,作為一項為官是否合格的標準。
徐光啟心裡更加激動了。
朱由校看了看徐光啟激動到微微顫抖的身子,嘴角露出一絲老狐狸得逞的淺笑。
小樣,還治不了你?還敢隱退不幹了?這麼大才華能讓你回家養老浪費了?
熟悉徐光啟的朱由校知道,徐光啟在通州練兵不順利,又受到閹黨的攻殲,最後憤然隱退回家,直到崇禎年間才再次出仕。
現在的問題是,魏忠賢的閹黨要搞,徐光啟也不能讓他退隱歸家。所以,朱由校不得不表演這一段。
看到時機差不多了,朱由校問道。
「徐愛卿大才,如今國事蜩螗,可有良策?」
徐光啟回過神來,答道。
「清吏治,練新軍,開源節流,大明則可大盛。」
聽到徐光啟的答案,朱由校有些失望。想不到也拿這種空話套話來騙自己,真以為自己什麼都不懂?
「如何清吏治?如何強軍?如何開源節流?」
朱由校不打算放過他,繼續追問道。
經過剛才的接觸,徐光啟知道朱由校不是外邊流傳的那樣昏庸簡單。自己剛才的回答顯然沒有令對方滿意,斟酌片刻,欲言又止的打量了一眼周圍。
朱由校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接下來所要說的內容可能石破天驚,於是說道。
「你們都下去吧,不得靠近朕二十步以內,否則立斬!」
周圍的太監宮女們從來沒有見過朱由校這樣的時候,嚇得趕忙遠離。
看到畢懋康也要離開,朱由校說道。
「畢愛卿在這聽聽吧。」
畢懋康看了看走遠的眾人,答應了一聲。
「臣遵旨。」
不一會,周圍只剩下了朱由校,徐光啟,畢懋康三人,在無其他人在周圍出現。
「現在徐愛卿可以說了吧?」
徐光啟斟酌了片刻,把心一橫,說道。
「陛下,現今朝堂黨爭愈演愈烈,真正有心報國之士,無不陷入這無謂的漩渦當中而無法自拔。陛下登基以來雖暫時穩住了各方勢力,但卻只疏於表面。」
朱由校嘆了口氣。
「所以朕才實行吏員轉官之策啊。」
反正已經把話說到這了,徐光啟不吐不快了。
「此策若想有見效,耗時悠長,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在臣看來,當此時,非陛下用雷霆手段不可平息。」
朱由校一震,想不到徐光啟做為文臣當中的一份子,竟然會覺得自己該這麼幹,看來真正有識之士這麼想的還不少吧。
長久的爭鬥,其實官員們也已經累了,只是已經陷入了這個漩渦無法自拔而已,渴望著做皇帝的能夠當個調停員,結束這一切紛爭。
「繼續說。」
「現今當兵吃空餉已經司空見慣,在冊十萬兵員,實際能有五萬都已經是既得利益者發了善心。朝廷每年所費巨額軍餉,有一大半被層層分搶,士兵所得十不足一。」
「兵士有功無賞,有過必罰,每月所得銀餉不足全家一人飽腹。上陣所用兵器,多數粗製濫造。如此怎可能打贏勝仗」
徐光啟此刻的聲音句句振聾發聵,擲地有聲。
「財政方面,朝廷全年之稅收甚至不足於宗室藩王每年之俸米。每年漕運之所耗,乃京師所得之米兩倍。」
「臣以為改革宗室俸祿,開海運,以迫在眉睫。」
當徐光啟終於說完最後一句話的時候,緩緩的閉上了眼睛。風從他的身
第二十六章 徐光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