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雖然天啟年間也有災害出現,但也沒這麼頻繁。一筆閣 m.yibige.com
因此,崇禎時期,在後世多被稱為「崇禎之淵」,意思是自然災害頻發發生的一段時間。
朱由校一想到接下來會發生的這些災害也很是頭疼。
因為如果只是持續一年發生災害倒也沒什麼,朝廷免免錢糧,百姓熬一熬,也就過去了。
即便持續兩年,朝廷再賑濟一下,也能熬過去,最多只會出現小規模農民起義。
但持續三四年,那就是很可怕的事了。
偏偏崇禎朝的旱災、瘟疫都是五年起步,乃至十年那種。
朱由校想想都覺得可怕。
這也是他為什麼這些年執政過於嚴苛,不惜冒著被人謀害的風險,瘋狂斂錢糧於國庫的原因。
他得讓將來的大明朝廷有足夠的資本去應對這些動不動持續數年的大災,乃至避免這樣的大災出現,畢竟蝗災、瘟疫,很多時候就是一開始的旱災解決不力才出現的。
另外,讓他更加頭疼的是,這個時代的精英們會把天災的頻發歸咎於皇帝的統治失德,進而藉此煽動人心。
朱由校知道他接下來必須重視這些大災,尤其是史書所載「崇禎之淵」的第一災——陝西大旱災。
因為這場旱災是後面許多災難的根源。
如果不是這場長達五年的旱災沒有解決好,就不會有大規模蝗災和瘟疫,就不會有大規模農民起義,而導致朝廷軍費激增,導致賑災能力與水利整修能力下降,以及導致稅賦不能減免。
總之,一開始的陝西大旱災不解決好,會引起連鎖反應。
「看樣子,大規模征討北方的事只能暫停,為防止大規模民變發生,大軍轉道陝西,並將馬懋才的奏報傳回京師,著戶部立即給出調糧方案,以賑陝西旱災,另外,著兵部部推一名忝設侍郎來此地協助募兵,在兵部官員來之前,由盧象升暫兼兵部忝設右侍郎職,募兵賑災。」
朱由校因此立即對熊廷弼等隨扈大臣吩咐道。
「陛下聖明!眼下既然陝西旱災這麼嚴重,亟待賑濟的災民必然激增,以工代賑的法子太慢,主要是一時不知道該營造什麼工程,不如先招募入伍,並在招募入伍的同時,確定需要營造的工程。」
熊廷弼因此贊同起來。
朱由校聽後點首:「朕的確是有此意,到時候,這些兵就先編為工程兵,由朝廷統一安排相應工程建設。」
「遵旨!」
熊廷弼等因此回道。
聖駕剛進入陝西綏德州境內,朱由校就看見沿途已有許多餓殍,塞滿了官道,四周田地皆龜裂板結。
這還是朱由校已免了遼餉和天下徭役的結果。
朱由校不敢想像歷史上沒有免遼餉和徭役的陝西會有多嚴重,至少應該是流賊四起了。
「奉旨,準備施粥!」
熊廷弼傳達了朱由校的諭旨。
出征的十萬大軍按照早已訂好的安排行動起來,開始參與這場與天災對抗的戰爭。
軍隊中的火兵此刻成了主力。
大量的軍糧被臨時變成了賑災糧。
而其餘主力戰兵則持著帶刺刀的燧發槍組成了一道道人牆,用來維持秩序,逼迫這些災民們不敢哄搶,只得排著隊領粥,並被安排一個集中地喝粥。
這些災民喝完粥後還會被召集起來被直接招募為工程兵。
自然是強制性招募,而不是問其意願,不願意的讓其回家。
因為這些人本就是在家鄉活不下去才逃荒的,這次招募相當於強行使其再就業,以避免其因為飢餓而起義而已,和宋朝時會把農民起義軍招安進軍隊裡一樣。
這事由盧象升負責,具體做這事的則是近衛軍的訓導官。
近衛軍的訓導官都是文武雙全者,做這種事也算是駕輕就熟。
「姓名?」
「張獻忠!」
「哪裡人?「
「延安府慶陽衛定邊縣人。」
「之前做過什麼,可入過軍,犯過什麼事
第四百三十九章 讓信王去賑災皇族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