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精度和穩定性都不高,而且損壞後維修很麻煩,還得買高價東岸貨——既然槍管是用鏜床加工的,難麼炮管當然也可以,氣缸和炮管的差別也不大,因此我們只需要將鏜床成比例放大而已。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造不出這種鏜床,這裡面有太多的材料、設計和工藝方面的問題了,尤其是這種大型刀頭,只有東岸的一些蒸汽機工廠和軍工廠內才有,想要獲取就太難了。」
湯普森聞言無語了,看來試圖仿造蒸汽機的行為真是命運多舛呢,或許他應該聯絡更多的有志之士,籌集更多的資金和技術力量,一起來攻克這個難題——當然這需要慢慢籌劃。畢竟,現在英格蘭的工商業發展迅速,到指定地點集中生產的東岸式手工工場越來越多,以前的那種「農舍經濟」在圈地運動開始加速進行的當代(意味著無地流浪農民的數量越來越多),越來越沒有優勢,因為工業資本家們的勞動力越來越充足。而集中生產式的手工工場多了,那麼就自然而然地對更先進的機器產生了需求,因為這將有效降低他們的成本,湯普森先生決定到下議院的同僚們(三分之二以上是工業基本家,其餘是商業資本家)當中尋求資金和技術人才的幫助,恰恰是走對了路子。
從自己秘密設立的工場離開後,莫里斯·湯普森先生坐上了一輛馬車,在僕人哈里森的護衛下,沿著碎石鋪就的大道朝聖維達斯特教區而去。道路兩旁有很多近些年開設的商鋪——多半是一些新興的大批發商的下線——主營印度香水、寶石、精製棉布、絲織品以及來自東方的茶葉、瓷器等海外「獵奇」商品,此外還有一些商鋪是靠進口東岸商品或美洲特產而越做越大的,比如有個叫喬治·漢普頓的北美商人就靠轉賣東岸純鹼而迅速發家,現在在這條街上興建起了很大一個門面,非常引人注目。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近年興建的建築就其用料和風格而言,迥異於傳統的英格蘭木質結構建築。他們除使用傳統的木料外,還通過從海外進口水泥、瀝青等各類建築材料,使得建築物的防火、防水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如東岸遍地的磚瓦建築一樣。
湯普森先生對此深以為然,並且已經下令自家新起或翻新的建築儘量採用新式材料。這其實花費得並不多,而且他還在郊外投資了一家建築材料工場,就成本來說並不比木料貴上多少(誰讓英格蘭近些年老從國外進口木材呢),特別是在前陣子聖波特爾夫教區某間居民房發生火災進而導致整條街的建築都嚴重損毀後,湯普森先生就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木質建築太容易損毀了,而且倫敦街區的規劃也太凌亂了,如果運氣不好的話,理論上一場小火災就能燒毀半個倫敦街區,這損失可就大多了。好在政府高層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最近已經有一些官員開始帶人巡視整個倫敦,並評估各個建築物的安全防火狀況了,他們希望居民們能夠拿出資金自己改造房屋,但看起來比較困難。
聖維達斯特教區很快就到了。從剛進入教區門口開始,湯普森先生就聞到了一股濃烈的煙味,以及充耳不絕的金屬敲擊聲。這就是聞名整個倫敦的金屬加工區啊,湯普森先生雖然是以海外貿易(進口弗吉尼亞菸葉)起家的,但現在也開始投資實業,比如倫敦郊外的建築材料工場,比如位於聖維達斯特教區的一家機械加工工場。
嗯,準確地說,是一家專為呢絨紡織業加工機械及零部件的工場。這家工場的原主人因為經營失敗而欠了湯普森先生很大一筆錢,最後沒辦法只能將這家鐵匠鋪出售了事,連他自己本人都成了湯普森的僱工。湯普森先生接手這家鐵匠鋪後,又先後投入了三千餘鎊的資金對其進行擴容、改造及更新,如今這家企業不但有了四五十位工匠及學徒,就連很多機械加工設備都是最新的東岸貨,可謂是今非昔比。。。。。。
「先生,您來了。」鐵匠鋪原主人、現工匠頭子沃克鞠躬道,「工場運行一切正常,最近我們接了很多來自北方的訂單,多是紡紗機械的零部件,生意好得不得了。看來將鋪子交給您真是上帝的旨意,因為只有在您的經營下她才獲得了如此巨大的發展。」
莫里斯·湯普森先生從馬車上下來後,先是瞥了一眼沃克,然後矜持地看了看工場內正或用銼刀、或用簡易機械加工零部件的工匠及學徒,說道:「托上帝的福,現在我國呢絨的出口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