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汗國並不是只有這些人,他們在各自國內還有很多部將和很強的力量。就算大汗和阿八哈汗聯手去征討,也要曠日持久,兵力和財力耗費十分巨大。大汗明年要討伐日本,阿八哈汗背後還有馬木留克人的威脅,短時間內想要平定三大汗國幾乎不可能成功。倘若征討不成或者不去征討,三大汗國剩下的人要麼推舉一個三個新可汗出來向大汗報仇,要麼就互相攻殺而導致國內烽煙四起,這樣必然會給那些一直心存不滿的異族機會。等到三大汗國四分五裂,短時間內大元好像可以高枕無憂,但時間稍稍一長,新的國家就會形成。不管這個國家由哪些人組成,都會對蒙古充滿憎恨。如果再出現一個西夏,蒙古打算怎麼辦(成吉思汗號稱天驕,六次征討西夏,死傷慘重,最後還是靠了西夏大地震的天災才得以成功,成吉思汗也死於最後一次出征,臨終時留下遺言,要徹底滅亡西夏)?他們占據了廣大的牧場和要害的地勢,大元和伊兒汗國又鞭長莫及,從此必會戰禍連綿,大汗打算再西征幾次?」
阿術被程越的話說得冷靜了下來,遲疑道:「你說得確有道理,但放虎歸山,後患無窮,難道海都他們就好對付了麼?」
程越道:「海都他們好歹是蒙古人,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人。這次大戰後,他們知道大汗饒他們不死,除了臣服於大汗,沒有別的選擇,否則國內出事誰幫得了他們?有他們替大汗看著三大汗國,讓那麼大片的土地始終在蒙古人手中,又有什麼不好?至於你所擔心的後患,你可以想想看,大汗占據天下最富庶的漢地,又有漠南最好的牧場,不管是兵力、武器、財富和地利都要遠遠超過三大汗國,再加上我在南宋的支持,時間越長,優勢就越明顯,三大汗國最後除了只能老老實實做大元的藩屬,替大元阻擋西面的威脅,沒有別的出路,這就是所謂的上兵伐謀。降服他們遠比殺了他們有利。兩相比較,你覺得何者為佳?」
程越一番話說完,滿殿上下,啞口無言。他們想的只是一戰的勝負,程越看的卻是百年的興衰。不得不承認,程越說得一點錯沒有。不管是與三大汗國結下深仇,還是過分削弱三大汗國,從長遠來看,對大元並沒有太大的好處,而且還要落下一個誅殺宗王的惡名。其他的蒙古諸王一定會被激怒而與忽必烈離心離德,很可能會暗中幫助三大汗國而引發內亂。倘若三大汗國真如程越所說,願意聽命於忽必烈,自然再好不過。
忽必烈沉聲道:「那你的意思要怎樣做?」
程越道:「打敗他們,但不殲滅他們,此役結束後,就地召開忽里台大會,讓他們公開承認大汗的汗位,再讓他們送人質到大都。每年還要他們貢獻馬匹和戰士,大汗以為可行麼?」
忽必烈眼前一亮,立即陷入沉思。之前他沒想那麼多,只想著要把叛王打敗,再把他們押到大都關起來。程越的提議很大膽,然而很有道理,自己打敗了三大汗國的聯軍,取得他們的承認,再放他們回國,蒙古草原上到處都會是讚頌自己的歌聲。這樣三大汗國再敢復叛的話,沒有人會跟隨他們,相當於自己的汗位得到公認,而西部邊陲也會就此安靜下來。那麼,這個險值得冒麼?這裡面真的沒有程越的私心?
忽必烈的重臣們都在心裡對程越的建議反覆推敲。不得不承認,程越又一次說服了他們。同樣是蒙古人,他們也不願意自相殘殺,無論是不是對程越有利,都不應該對三大汗國趕盡殺絕。
忽必烈用眼睛徵詢重臣的意見。安童率先向他點了點頭,伯顏緊跟著點頭,阿術頓了一頓,也點頭同意。
忽必烈又望向阿魯渾。
阿魯渾向忽必烈無聲地施了一禮,意即聽從忽必烈的吩咐。
忽必烈下定決心,對程越道:「朕當依你所言。三大汗國聽說以後,一定會感激你的。」
程越無所謂地一笑,道:「饒過他們的是大汗,與臣無關。臣要設計打敗他們,他們應該恨我才對。」
忽必烈臉上重現笑容,感嘆道:「程越,你儘量多待一段時間吧,多幫朕一些忙。以後你聽說了什麼事情,不管你在哪裡,都可以給朕上書,不要把公主娶走後就什麼都不管了。」
眾臣大笑,對程越都由衷地佩服,大元朝中,已越來越離不開這位未來的駙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