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頭,道:「既然大家都贊同楊先生的方案,那我也就不跟大家唱反調了,我也贊同。」
股東們笑著點點頭。
楊辰繼續說道:「合約期限確定了,接下來我們就要說每年的採購額了。每年10億米金太多了。假如一輛汽車售價10萬米金,按照25%的稅前淨利潤率來計算,10億米金就意味著4萬輛汽車白做了。各位不覺得這太嚇人了嗎?」
股東們互相看看,好像確實有點嚇人。
辛辛苦苦做出了汽車,結果四萬輛汽車的淨利潤才夠彌補線代汽車集團的採購需求,換成任何人都不會同意。
按照目前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來看,除了年銷售量高達50萬輛的特斯拉一騎絕塵之外,其他品牌表現好的年出貨量基本上也就在十萬輛左右。
楊辰和李智恩的新公司成立之後,十年之內可能都無法獲得消費者認可。
這期間的銷量肯定不會很好,很可能一年也就賣幾萬輛車。
如果這麼計算,前十年之內新公司可能一直巨虧,那就沒必要做下去了。
「那楊先生覺得金額定位多少才合適?」
「對,你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我們對比一下看看差距有多少。」
……
楊辰:「我有兩個方案。第一,每年保底採購5億米金的專利技術。第二,我們意思性地交給線代汽車集團1億米金使用費,線代汽車集團要把所有技術給我們使用,我們每生產一輛車,可以給線代汽車集團提成淨利潤的25%。各位覺得意下如何?」
每年五億米金的保底採購額,這跟股東們期望的十億米金差距太大了,大家不太願意。
第二種方案,每年給1億米金使用費,然後每生產一輛汽車就給淨利潤的25%抽成。
假設一輛車賣10萬米金,一年賣10萬輛,淨利潤率按照25%計算,每年的淨利潤就是2.5億米金。
線代汽車集團抽成淨利潤的25%,那就是6250萬米金。
顯然,這跟股東們心理期望差距太大了,還不如第一種方案呢。
但是這一種方案有一條比較好,那就是可以期待楊辰和李智恩的新公司將來發展好了,可以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強新能源汽車品牌。
若是能年銷售量達到50萬量,線代汽車能抽成的淨利潤可就多了。
所以,這兩個選擇就很難選,股東們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選了……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