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正二品的官員而已,可是實際上所有的朝臣心中都清楚,林鈞是司徒晟麾下僅次於江源的心腹之臣。他手中握有司徒晟賜予的金牌令箭,甚至可以調動九門兵馬甚至京畿大營來鎮壓朝局,有著先斬後奏的權利。司徒晟嫡系派系的官員們自然都願意聽從他的指揮,而餘下的臣子除非是傻子,否則哪敢勾起他的怒火?自己往刀尖上撞嗎?
有林鈞這樣一個在外人眼中「心狠手辣」,「唯皇帝陛下之命是從」的「酷吏」鎮在京城之中,誰還敢在北伐大戰之時在朝政上惹麻煩?!真的不想活了嗎?這位可是真的敢動刀子的!
按照先前早已確定好的計劃,戶部已經陸續抽調糧食、裝運軍備向邊疆戰區運輸。大量的資源都已經在向北疆靠攏,以保證在戰爭發起前,一切前期準備完全落實。
戰爭之中,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後勤,如果後勤跟不上,很有可能就會導致戰爭的失敗。而隨著戶部的運轉,整個大靖都為了這場戰爭全速轉動起來,做著最後的準備。
他們甚至為士兵準備了特製的茶粉,以曬乾的橘子皮與茶葉一同磨粉,加入其他的穀物粉末包成小包。食用之時只需要加入熱水就可以沖成糊狀,類似於南方地區的擂茶,可以祛寒消暑、清火解毒,並且可以提神醒腦及補充乾糧所缺乏的維生素,防止士兵出現夜盲和壞血症。可見戶部準備的充分。
既然戶部已經行動了,那麼兵部也就跟著行動了起來,各式的公文被騎士們送往各地,參戰的軍隊已經開始了集結。而後,就連勛貴們也收到了兵部的調令……
靖朝開國時期流傳至今的制度,凡是勛貴之家,有爵位之人或是準備襲爵之人,只要年齡在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在國家發動戰爭之時都必須自己準備武器糧食隨軍參戰。
當然,也不是強制必須得去……只不過如果不想去就會立刻削去爵位,且三代以內不得為官。當然,因為靖朝首重軍功,沒有斬首之功的繼承人也根本就不許承襲爵位。這些養尊處優的勛貴就算想反對也沒用,因為這條制度不是司徒晟規定的,而是高皇帝立下的強制命令。以高皇帝的脾氣,這條制度直接被放進了大靖律例之中,子孫沿襲不得有誤,誰也不許說不!
身有明確的實權官職的勛貴可以借著處理政務的名義得到皇帝頒布的「特赦令」,得以不去戰場參戰,可是沒有官職只有爵位的人就對不起了,無論想不想,都必須去參戰不可。
當初三藩之亂,連身為文官的大理寺正卿江岩都老老實實去守城門了,就連江寧這個文弱書生還上過城牆,砍下過賊兵的腦袋呢,這兩位當今的國戚都沒搞特殊,別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參戰?真的想被貶為平民嗎?
自從江南大案以來,勛貴們的日子過的是一天不如一天。雖說他們手中還有一些鋪子作為支撐,可是手中的田地大多都被官府收繳了,哪還有舒服的日子可過?
失去了土地可不只是失去田租這項收入這麼簡單,沒了佃戶他們就沒有了勢力,沒有了勢力還怎麼脅迫當地的官員依附?沒有了官員們的孝敬和依附,做什麼都處處不順,過去一封拜帖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直接就被打成違法的範疇了。包攬訴訟這種事直接就要砍頭,這不是立刻就斷了這些勛貴們來錢的路子嗎?就憑那麼點店鋪的租子哪裡夠他們這些紈絝們花的啊?
可再怎麼不夠花,也沒有哪家勛貴敢冒冒失失站出來挑釁皇帝陛下的。
江南大案斬首千人,已經盡顯司徒晟這位新皇的鐵血和魄力,這個時候誰送上去誰就會死得很慘,大家都還沒活夠呢,誰都不願意自己把自己送上閻羅殿。因此勛貴們只能安慰著自己,反正世家和他們過得一樣慘,也就沒什麼不平衡的了……
可是現在不平衡的事情出現了,勛貴們猛然發現世家們不需要上戰場,而他們直接被皇帝陛下綁上戰車了……簡直讓人心裡太不平衡了,都是受打壓的勢力,憑什麼世家就可以不上戰場啊?!
北伐在即,收到了兵部調令的勛貴們一個個都愁眉不展。雖說高皇帝開國之初就留下了參戰之令,可是幾十年來需要勛貴們參戰的無非就是三藩作亂時的戰鬥而已,就算是三藩作亂,遼國都打倒城根低下了,他們也不過就是上城樓搖旗吶喊一番就算完了。可是這一次卻是不同,這是北伐啊,是要與北蠻人作
第八十四章朝會議御駕要親徵兵部令勛貴必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