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大理寺,御史台,這是個相互關聯,三位一體的國家司法系統,非常專業。
就算太子爺把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御史中丞都砍了,那又如何?
得找個既可靠又專業的人上去啊。
可東宮這邊儲備的,壓根就沒有這方面的人才。
最終,還是要由楊度這邊來推薦。
朝廷實在太缺乏可用之人了。
這個弊端,在現在這種時候,就更加的顯露無疑。
很快,刑部尚書千奮勇奉旨來到西書房。
「臣千奮勇,見過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他雖說第一次被召喚至西書房,似乎早就料到太子爺會召見他,顯得不急不緩,注重禮數,胸有成竹。
元智抬眸盯著千奮勇一會兒,這才不冷不熱地緩聲道:「千大人,免禮吧。」
千奮勇立即感受到太子爺的攝人威嚴,他故作鎮靜,慢慢起身挺直了腰杆。
「戶部尚書史申義一案,孤已收到刑部公文,千大人可曾詳細了解過案情?」
怎麼會不了解呢?
這都是我親手辦理的嘛。
千奮勇乾咳一聲,手一拱很淡然地回復,道:
「回稟太子殿下,臣接御史台公函舉報和楊相批示,因為此案牽涉正二品高官,更是長期主理戶部大小事務的尚書大人,微臣不敢怠慢,遂親自過問,發現此案鐵證如山之後,才親自下令隸捕案犯史審義,故此,微臣知道案件詳情。」
「好。」
太子點了點頭,面無表情地繼續道:
「刑部公文中所說,史申義第一項罪名為賣官受賄,可有證據?」
千奮勇道:
「臣連夜親自審訊了兩名戶部主簿,他們承認,他們的官職是用銀子換來的,每人分別向史申義行賄一千五百兩銀子所得,而贓銀也在史府搜查到,此刻正封存於刑部。」
「另外根據這兩名主簿的供述,同案不僅只限他們兩人如此,涉案還有另外七人,也是通過各種渠道,經人引薦向史申義行賄,每人二三千兩不等。」
「史申義收下賄銀之後,分別給他們安排在閩浙,豫州,荊州和雲川等地戶部督辦,或四海錢莊總管等職務,這些,都是鐵證。」
太子靜靜地聽完千奮勇有條不紊,貌似公正的說辭,嘴角微翹,有些嘲諷的口吻說道:
「好呀,戶部內部還真是肥得冒油,隨便一位職位,就能賣出幾千兩銀子,就刑部初步查實的這個賣官案件,少說也有二萬兩銀子吧。」
「那史申義在戶部為官數十年,光是左侍郎就是七年,尚書一年,由此推算,史府家裡窩藏的贓銀少說也得有幾十萬、上百萬兩以上才對,那本太子問你,這次刑部上門抄家,一共搜出多少?」
「這…這個,目前只搜出這些…」
千奮勇風輕雲淡的表情一下子僵住。
他萬萬沒料到太子會有此一問。
他們匆忙之中,幾家人湊出來的現銀,也就那麼幾箱。
二萬兩白銀,光是派人乘亂抬進去,已是目標很大。
如是幾十萬兩,那是好幾大車才裝得下。
瑪呀,當初應該說是黃金,或是銀票才對。
可滿朝文武,誰都知道目前在官衙中沒普及銀票,以前官員俸祿都是銀子或金銖,沒有黃金。
現在流通的更是新幣,恰恰沒有銀子。
足金和足銀實物,逐漸禁止流通。
半晌才擠出那麼幾個字的千奮勇,臉色逐漸變青發紫。
「你是說搜出來的銀子,恰好是滿足了舉報數目,是嗎?」
元智咧嘴冷笑道:
「匆匆忙忙在一天之內就立案,然後破案,並且立即上報,
頭緒萬千的漏洞百出,能不出差錯才怪呢?」
「這世上有這麼湊巧的事嗎?不多不少,抄家出來的就是舉報的藏銀數量,按邏輯推理,在家裡應該有大量來路不明的金銀財寶才對。」
「難道說史尚義就貪了這麼一次?當了七八
第356章 太子爺質疑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