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諸侯張楊控制,幽州有公孫瓚掌控。
青州的形勢最為複雜,有公孫瓚的勢力、孔融的勢力,曹操的勢力。
聖旨宣讀完畢後,許攸又開始宣布袁紹的命令。
長子袁譚領本部兵馬三千進駐平原,派出郭圖辛評高覽等人輔佐。
次子袁熙領軍一萬進駐河間,派張郃許攸等人跟隨。
小兒子袁尚領軍兩萬,派外甥高幹,大將顏良,謀士田豐,審配,逢紀等人跟著他進駐壺關。
聖旨加上袁紹的命令合二為一後,意思就很明確了,名臣良將輔佐,開疆擴土,豪取戰功。
消息傳出去後。
地方上,朝廷上,一片譁然。
看起來,袁紹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扶植幼子袁尚為繼承人。
會議結束的當天。
沮授就跑來勸誡袁紹,「主公,自如以來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年紀如果一樣的話,應選擇賢者為嗣。德行又相當,就要用占卜來決定,這是自古以來的禮法。主公如果不能改變決定,禍亂就要從這件事上發生了。」
袁紹冷哼一聲,「我是準備讓幾個兒子各據一方,考察他們的才能,並非就是要立幼子。」
當時情況,并州張楊無能之輩,
幽州公孫瓚吞併劉虞,制霸幽州,虎狼之師。
而青州和徐州,袞州等地接壤,有田楷,孔融,曹操,劉備,呂布等,形勢最是錯綜複雜。一步走錯,全盤皆輸。
這很明顯,袁尚帶著最多的兵馬,帶著最強力的將領,去最容易的地方,明顯就是撈資歷戰功的。
而袁熙肯定碌碌無為,不過也沒危險。
而袁譚就懸了,稍有不慎就是死路一條。
這是什麼考察?簡直就是為袁尚鋪路。
頓時,多少官員全都跑到了袁尚府邸上送禮巴結。
袁尚儼然以繼承人自居。
袁譚府上門可羅雀,只有高覽來了。
「瑪德,老頭子真夠無恥的。」
袁譚面對麾下眾人,絲毫不掩飾自己火大。
荀攸他們聽到後面面相覷,主公罵老主公是不對的,但自己聽到後,怎麼就沒有一點反對的意思呢?
「明擺著扶老三上位,不過也不錯,老子終於可以出去自己單幹了。」
袁譚看了看高覽,「高將軍,看起來你也是命苦之人啊,今後我們要相依為命了。」
「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王莽不丈夫!」
荀攸他們瞪大了眼睛,這可是公然說出了造反的話,但是我們聽到後,怎麼心裡這麼期盼呢?
袁譚看了看高覽的屬性。
人物高覽,武力78,統御力79,陣營袁譚,忠誠度91。
這麼看起來,高覽已經將未來壓在了袁譚身上,轉投陣營後就有了忠誠度,還挺高。
「願為主公效力!」高覽這此鄭重行禮。
其實,河北四庭柱,也就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四人,他們對主公此番的安排十分有意見。
明擺著大公子才是最有能力的,怎麼就力挺小白臉呢?
因此他們很願意追隨袁譚。
「大公子,其實吧,張郃將軍和顏良將軍很願意來追隨您。」
高覽說出掏心窩的話。
「好了,這事不提了,我心裡有數了。不用多久,就讓他們刮目相看。」
高覽重重點頭,也沒覺得大公子說什麼,但怎麼自己就幹勁十足呢?
於是袁譚就帶著徐晃,荀攸,郭圖,辛評、高覽等人,帶著本部三千兵馬前往平原。
袁家三位公子一起出征的那天,多少萬百姓來觀摩。
袁尚那邊幾乎三萬大軍,浩浩蕩蕩,氣勢逼人。
反觀袁譚這邊,小股部隊,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天下紛紛傳聞,袁尚得其龍,袁熙得其虎,袁譚得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