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先開口還是對方先開口,這在外交上是一門大學問。設置一個圈套,引誘對方一步步提出自己原本設定的目標,這就是一個傑出外交家的表現。因為這樣,己方就不必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做出讓步,反倒可以在對方提出的這個目標上進一步討價還價,爭取更多好處。
顯然,在這一點上里賓特洛甫沒有讓萊因哈特失望。
最終,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與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經過了專業細緻的磋商後,於1938年8月8日這樣的連帶三個「8」的日期里,簽訂了後世著名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被通俗的稱為「三八條約」。
這份「三八條約」的主要內容有:
1.締約雙方保證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擊行為。
2.締約一方如與第三國交戰,另一締約國不得給予第三國任何支持。
3.締約雙方決不參加任何直接、間接反對另一締約國的任何國家集團。
4.雙方以和平方式解決締約國間的一切爭端。
5.締約雙方不得對另一締約方在己方國內進行的合理商業投資設置壁壘。
6.條約有效期為1>
其中第五條是原本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新條款,這是萊因哈特個人添加的「個人願望」。
在史達林看來,這一條並沒有什麼不妥,無非萊因哈特是想為自己的公司賺更多的錢罷了,畢竟這樣的事早在第一次蘇德合作的時候他就在幹了。再加上德國對蘇聯進行的商業投資大多都是在基礎建設上,最後的成果蘇聯政府也是喜聞樂見的,所以這一條內容通過的也異常順利。
可實際上,這是萊因哈特進一步滲透蘇聯內部的迂迴手段。他通過提蘇聯改建歐洲標準的鐵路公路,來改善蘇聯的運輸系統,實際上也就是為將來可能爆發的蘇德決戰做鋪墊。萊因哈特可不希望未來德軍因為搞不定蘇聯那糟糕的路況而不敢打進蘇聯內部。
另一方面,德國投資商一般都是招募的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韃靼人等民族的工人。他們給出合理的工錢外加充足的食物與生活用品作為報酬,潛移默化的拉攏這些受到俄羅斯族壓迫的少數民族,營造一種在德意志的光環下就能過上更好生活的氛圍。
就現在的效果來看,以烏克蘭人為主的蘇聯民眾,已經有很大一部分和萊因集團簽訂了長期工作合同,並對此相當滿足。萊因哈特甚至懷疑,如果他們有機會全家搬往德國打工的話,整個烏克蘭估計都會被搬空。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三八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