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矛末端有配重利於平衡,兼做長矛折斷時的備用武器。
方陣中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的士兵將迅速填上他們留下的缺口。
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半蹲著,將長矛對準前方,而第二排的士兵則是將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這樣可以增強正面對騎兵的殺傷力。
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臨陣脫逃者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
輕裝步兵大都持劍盾或者是標槍和盾牌,他們的任務是保護馬其頓方陣的側翼。
馬其頓方陣的騎兵屬於重騎兵,他們的武器是一根馬其頓長矛,一面圓盾與一把長劍。
在作戰時,這些重騎兵往往將長矛擱在肩上,矛頭稍向下,衝鋒時,長矛向下方刺出。
刺中第一個敵人後,騎士們往往會讓長矛留在敵人的身體裡面不再拔出,他們會拔出長劍繼續進行戰鬥,等到戰鬥勝利結束後,再去找回那些長矛。
輔助兵多為遠程部隊,他們攜帶著弓箭或標槍,專職負責遠程攻擊。
馬其頓方陣有別於以前的古希臘重步兵方陣,它是一種攻擊型的方陣。
在進攻敵人時,手持長矛的士兵們會列著堅固的密集隊形跑步向前推進,就象一把攻城錘猛烈衝擊敵人的隊伍。
陣中前五列矛槍在初期的交戰中都與敵軍直接交鋒,無數支矛互相撞擊,組成一堵矛的牆,魚叉般地攻向敵人,並且像鬃毛那樣將敵人的進攻有力地反彈回去。
直面馬其頓方陣的敵人會始終處於十數支矛尖的攻擊之下,作為靶子的敵方士兵對那些矛尖來說簡直就是『供不應求』。
如果敵人的膽量不夠大,那麼光是看到那些密集的矛尖,他們可能就已經失去了與馬其頓方陣正面對抗的勇氣了。
馬其頓方陣的精髓就是推進、推進、不斷的向前推進,直至將前方的敵人徹底擊潰。
由於整個的推進過程,組成盾陣的士兵們必須都要始終維持一個整體來運行,如果要是有一個人沒有跟上集體的節奏,或者是想要臨陣脫逃,那整個方陣的運轉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這個方陣對布陣士兵的勇氣、體力和紀律性要求都極高,布陣的士兵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嚴格訓練。
馬其頓方陣的最大優點就是自身具有很高的機動性,能以完整的橫隊勇猛地沖向敵人,給尚未從騎兵襲擊中恢復過來的敵人以更加沉重的打擊。
特別是對上那些打起仗來像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的步兵,具有嚴格陣法的馬其頓方陣能夠輕而易舉的擊敗他們,無論他們的數量占據著多麼大的優勢。
當年亞歷山大大帝正是憑藉著馬其頓方陣以少勝多,以四萬人擊敗了波斯帝國的二十萬大軍,擊殺了波斯帝國君主大流士三世,滅亡了整個波斯帝國,從而開啟了著名的東征之旅。
當然了,沒有任何一種陣法是無敵的,馬其頓方陣也是有著很明顯的缺陷的。
由於布陣的步兵都雙手持著五米五的巨大長矛,所以馬其頓方陣最怕被敵人持劍突入方陣的內部。
一旦第一陣列的持矛士兵敗下陣去,被敵人持劍突入到方陣內部,那麼災難就降臨了,那些直面敵人的持矛士兵全都必死無疑。
輔助性的武器匕首正像士兵們手中的長矛長得愚蠢一樣,匕首也短得荒謬,幾乎不能給馬其頓士兵提供任何的安全保護,而持矛士兵本身也無法轉過身來抵抗已攻至近身處的敵人。
所以只要被敵人攻入了方陣的內部,那等待他們的就將會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殺戮,就如同他們占據優勢屠殺敵人那樣。
除此之外,馬其頓方陣的側翼也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一旦馬其頓方陣的側翼被敵人攻破,由於整個方陣無法靈活轉向,那麼方陣裡面那些持矛士兵的下場要比被從正面突破還要悽慘。
所以那些持盾的輕裝步兵和負責遠程攻擊的輔助兵幾乎從來不離方陣的兩側,他們跟隨方陣一起移動,時刻拱衛著方陣兩側的安全。
再有就是馬其頓方陣對地形的要求比較高,如果戰場的地勢高低起伏不定,那麼馬其頓方陣的威力不僅會受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馬其頓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