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大戰,明軍定計後幾乎都是只有一天的準備時間。
然凡事總有例外,宣鎮兵馬因為一直保持著戰備狀態,又是最先知曉戰役方向,所以他們提前研判了所有的細節,雖也是一日的準備時間,卻並不顯得慌亂。
而寧遠、薊鎮、密雲三鎮兵馬,除了留下少部分兵力守衛各自大營外,余者步騎大部分都拉了出來。
此時,各位總兵的身旁都圍繞頂盔披甲將領,這些人個個面目兇狠,舉止悍勇,皆是久經沙場的老將。
他們三鎮負責主攻石門山,而在他們之中又以寧遠鎮兵馬實力為最優,再者吳三桂在薊遼總督洪承疇的心目之中,又有著特殊的地位,此在薊遼已是人盡皆知。
而且,吳三桂背後更有他們得罪不起的強大遼西將門背景。
所以當仁不讓,主攻石門山的三鎮總兵里,自然而然的皆以吳三桂為首。
中軍內,寧遠總兵吳三桂手指著沙盤,款款而談:「洪督之方略,此次我三鎮大軍,主攻石門山,與主攻黃土嶺的宣大軍馬相呼應。
我三鎮大軍的分派,則是白帥主攻西石門山道,唐帥主攻東石門的河谷道,末將與京營陳總兵相配合,以火炮壓制山上奴軍,伺機奪取石門山韃賊營寨。
山道狹長,易守難攻,山嶺也是崎嶇,非是易取之地,此戰的關鍵,還是看東路的唐帥所部進展如何。
唐帥若是能出其不意,順利攻下水手營壕溝,率密雲軍馬迂迴到石門山背後,則乳峰山上馬帥也會領山海鎮殺下,合軍一處,前後夾擊包抄,夾擊西石門韃賊。
如此,則奴賊敗局已定,石門山入吾罄中矣!」
依薊遼總督洪承疇的方略布置,以張誠為主的宣大軍馬攻打黃土嶺,伺機搶渡小凌河,以威脅清軍在小凌河東面的布置,擴大明軍的戰略空間。
而以吳三桂為主的薊遼軍馬負責主攻石門山,因為他身份的原因,更是因為對吳三桂的寵愛。
洪承疇早已將重心,也全部關注到了石門山一線戰場之上,他在這邊為吳三桂擬定了詳盡的計劃。
首先以吳三桂主攻,白廣恩與唐通從旁輔助,負責攻打東、西石門,再有馬科所部山海鎮軍馬,也已準備好隨時可衝下乳峰山,與他們匯合夾攻山下韃賊。
而且,洪承疇還將自己最信得過,也是很能打的兩支隊伍留在了中軍,那就是東協曹變蛟和前屯衛王廷臣。
洪承疇對外說的是他們與自己的督標營合為中軍,可隨時支援各處,但他隨後便將自己的中軍設在了乳峰山上,其心已是昭然若揭。
不過,張誠對此卻並不在乎,當初軍議,給他的任務就是拿下黃土嶺,阻止清軍沿小凌河西岸南下,侵襲娘娘宮魚市場而已。
至於搶渡小凌河,在東岸建立營壘,威脅小凌河堡等等,都是張誠給自己私下增加的目標,並非是總督行轅的軍令要求。
目前,石門山這邊的軍略布置,便是吳三桂所部兵馬,在陳九皋京營炮兵的助力下,兵分二路,主攻石門山,以牽制山上之清軍不得支援別處。
而白廣恩所部則是率先搶攻西石門山道,以吸引清軍的注意力。
石門山這邊的突破口,則是在唐通所部軍馬攻擊所在,那邊的河谷道相對平緩,而且大多比較開闊,不易設防。
在戰車的掩護之下,一直沿著河谷向北行進,直接攻打到小凌河與女兒河的交匯處,然後再沿女兒河南岸往西行進,從背後包抄石門山。
那時,有了山海鎮軍馬做為生力軍加入戰局,對石門山發起攻擊的話,奪下山嶺,並非難事。
而且他們三鎮大軍在攻占石門山後,還可立時在女兒河北岸紮營立寨,挖掘壕溝,先做好固守的準備,然後再搭建浮橋,還可伺機渡過女兒河。
??清軍雖然在女兒河上修建了不少的浮橋,但若是石門山危急的消息出來,他們必定會全燒了這些浮橋。
眼下女兒河上雖然水量也不算少,人馬通行不易,不過,搭建浮橋的難度確是不大,只是需要提前預備好所需的木料。
搭建浮橋的最佳地帶,其實也無須尋找,就在清軍燒毀的殘骸上即可,而且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