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記,楚軍東進的直接原因,往大了說是統一華夏之類的,但是往小了說,楚軍東進的目標很簡單並且純粹。
那就是殺入贛北、江南,搶占當地的錢糧以避免財政破產!
所以攻破九江,殺入贛北之後,楚軍的第一目標並不是殲滅多少明軍,攻克多少城池,而是趁著明軍那邊反應過來之前,嗯,那些權貴士紳大戶們帶著錢糧跑路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江西北部以及南部地區,尤其是那些水運發達,良田甚多的贛江水系地區。
而這,也是第七師最重要的戰略任務。
不客氣的說,後續楚軍東進所需要的錢糧,可都等著第七師攻城略地收取錢糧呢。
所以,第七師不可能說放任這麼多錢糧不去搶占,反而是執行純粹的軍事任務,直接殺到湖口去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是經濟的延續。
畢竟戰爭本質上是一種利益之爭。
至於純粹因為意氣之爭的戰爭,那是極少數,大部分戰爭都是因為利益之爭。
何為利益?
錢糧!
而錢糧的背後,代表的是國力,代表的是民眾能不能吃飽飯,代表的是資本家們能不能賺錢,代表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楚軍的東進,其直接驅動就是利益,是錢糧。
第七師南下後展開橫掃,而後方的一個守備師,也就是第十一守備師在完成整編後,陸續南下並配合第七師以及第一騎兵旅進行橫掃。
基本模式就是第一騎兵旅的精銳騎兵部隊率先殺過去,進行封鎖,堵住敵人的逃跑路線,然後第七師的主力步兵和炮兵們跟上來攻城。
打下來後,第十一師守備師的兵力,則是跟進然後負責後續的肅清作戰,彈壓駐防。
同時守備軍也需要負責維持南下部隊的後勤線安全。
所以,南下作戰的部隊,也不僅僅是一個第七師和第一騎兵旅,還有一個第十一守備師呢。
並且第十一守備師在南下過程里,因為持續接受降兵,規模逐步擴大。
德安戰役過後,當時不過八千人左右的第十一守備師就從中接受了挑選出來的大約三千人降兵。
南昌戰役後,第十一守備師又接受了經過挑選後的降兵兩千人。
此時,第十一守備師的規模已經膨脹到了一萬兩千人左右。
但是這還沒玩,很快隨著第七師在江西各州府持續進行作戰行動,大批俘虜被整編,並挑選出來合格的降兵。
很快,第十一守備師的規模已經擴充到了一萬五千人以上,甚至為了安排這麼多的降兵,都不得不成立了一個臨時性的補充旅。
這麼多兵力的守備師自然是不行的。
楚軍的守備師,乃是一師兩旅,再加上一個野戰炮兵營,輜重團,工兵營,騎兵營的年制。
弄三個旅不正常,所以很快軍務院就下達了命令,第十一守備師補充旅獨立出來,擴編為第十二守備旅,後續江西各部作戰所接受的各部降兵,將會陸續補充進入該師。
如此,大楚帝國陸軍方面在江西南下方面的作戰兵力,就達到了一個主力師,兩個守備師以及一個騎兵旅的番號。
基於南下兵力不少,同時楚軍里長期都面臨著主力部隊和守備部隊混合作戰,但是又存在著主力部隊頻繁調動,而守備軍往往長期駐防某一地的情況。
羅志學開始了對守備軍的指揮體系進行了一定的變動。
如此,也就導致了江西守備司令部的出現。
江西守備司令部,負責統轄江西境內各守備軍,並負責徵兵、軍民等諸多文職類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江西守備司令部,只轄第七守備師、第十一守備師以及第十二守備師三個守備師。
同樣在江西作戰的其他主力部隊,不歸屬這個守備司令部指揮。
但是為了讓守備軍能夠更好的配合主力部隊作戰,江西守備司令部的司令,由第七師師長黃祥斌少將兼任。
此外,不僅僅是在江西,同樣的在其他幾個地方也統一設立了守備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