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於諸葛令君的大哥——諸葛瑾當初跟二弟切磋井鹽挖井技術時,很自然就想到了後世工地上經常看到的錘擊式打樁機。
當然,諸葛瑾也就提供一個思路,有了設想後,具體機械結構上怎麼設計,就需要諸葛亮開動腦筋了。
諸葛亮把實現方法想明白後,最後的查漏補缺、提升可靠性之類的環節,則交給了妻子黃月英。
黃月英也擅長工巧,本身也對這些感興趣,當然不會覺得繁重。
這一次,為了確保項目順利,諸葛亮還批准了黃月英親自到犍為郡散散心,現場指導點撥一下。
只是黃月英作為女眷,並無官職在身,也就不便直接發號施令。自有益州牧府上的屬吏幫著上傳下達、具體工作由王連、張裔等人去執行。
王連和張裔對於使君的命令,自然是說干就乾的。
於是短短十天之後,王連這邊的第一台打井原型機,就順利造好了。
王連也沒選擇另外勘探新井。他只求以最快的速度、穩妥試機,確保技術上沒造錯、東西能用。
所以,他直接選擇了漢安縣城外、最大最深的一口已經在正常生產的無火氣鹽井,提前吩咐鹽工做好停工的準備,然後把機器直接豎在了舊井正上方。
試機那天,益州牧府的屬吏,還讓護衛們簇擁著一輛馬車來到工地。馬車上端坐了一位二十四五年紀的婦人,膝蓋上放著帷帽,似乎隨時準備戴上帽子、以便下車巡視。
這婦人自然便是黃月英了,這些天裡,眼前這架打井機,也是在她的親自提點下造出來的。
此時此刻,這架數丈之高、以巨木為框架、並且加固以粗硬鐵條的豎井,正巍然立在一口舊鹽井的正上方。
機器的外觀,就跟後世建築工地上打地基用的打樁機相似,只是更粗笨一些,高度也不如後世的專業打樁機那麼高。
「破碎式打井法」這種技術,看似在古代實現起來比較有難度,但實際上,歷史上北宋末期在蜀地的自貢,工匠們就鑽研出來了類似的鑿井方法。
只是古代沒蒸汽動力,砸樁的大錘是通過類似於抬升投石機配重的機械結構來提升的,速度非常慢,提升的重量也不太大。
而這一世,諸葛兄弟早在數年前就發明了早期型配重式投石機,也在攻城拔寨的戰鬥中立了不少功勳。其早期型號最初是在八年前攻打黃祖鎮守的江夏郡時投入實戰的。
都八年了,以諸葛兄弟之智,稍微偷梁換柱一下,把鼠籠式起重機結構挪到打樁機上,還不是順理成章?根本談不上難度。
相比之下,還是「如何限制重錘下落時的軌道,防止重錘亂飛把機器框架砸爛」等細節技術問題,更有難度一些。
黃月英透過薄薄的車簾望去,回憶著這些天的辛苦、研發試製過程中的曲折,稍稍走神了一會兒。
就在這一會兒工夫里,負責踩踏起重鼠籠的壯漢,已經把機架上那個用鐵鏈拴住的平頭實心鑄鐵錘,拉起了一兩丈高。
鑄鐵錘直徑約有數尺,高度則接近半丈,按照鐵的密度折算下來,這錘子起碼半立方米以上、四五噸重,折合兩萬漢斤。
錘子的底面比較平滑,而且重心和水平線找得也比較准,確保懸掛時,底面基本上是平行於地面的,這樣才能防止砸擊時砸歪了。
錘子的兩邊,還各自鑄了一個空心的錘耳,兩根楔入地面的粗鋼棍,剛好穿過巨錘的「耳洞」,這也能確保巨錘落下時不亂飛。
這些技術細節,在後世看來輕而易舉,但是在東漢,卻也廢了黃月英不少腦細胞。
錘子的正下方,剛好也立了一根頂面與錘子的底面基本吻合的灌鋼楔形樁。隨著管事的小吏一聲呼號,鼠籠起重機上的壯漢們立刻解開已經升到頂的重錘的限位機構。
數噸重的大鐵錘直接沿著穿過耳洞的限位鋼棍飛速墜落。墜落的過程中還稍稍左右震顫了幾下,但都被限位鋼棍擋住了,硬生生在限位鋼棍上摩擦出些許火花。
「砰!」地一聲轟然巨響,大鐵錘猛然砸在灌鋼打造的巨楔上,就如同錘子砸釘子,把釘子深深釘入地面。
舊鹽井底部的堅硬石質構造,被
第623章 黃月英打樁機創造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