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不是有句名言嗎?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
襄州與江陵之間,是一馬平川的江漢平原,只要平原上正面擊敗荊南軍,荊南水軍也就只能打打邊鼓,騷擾後方。
最先傳來捷報的是楊師厚,輕易攻陷隨州,接著,郝摧五千河湟鐵騎迎戰劉昌美,一個照面,劉昌美的腦袋就在送往襄州的路上。
周雲翼沒有任何消息。
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唐軍在東面忽然出手,引起了成汭的警覺。
讓李曄驚訝的是,成汭既沒有支援隨州,也沒有固守宜城,而是嗅到了危險,放棄宜城,大軍向江陵而退。
而此時隨州的楊師厚,還沒來得及穿插到荊南軍背後。
李曄苦笑不已,前一刻還大言不慚的要自己割讓襄州、房州,這麼一轉眼功夫,就撒丫子跑路了。
這也算李曄見過最慫的蔡將了。
他這一退,瞬間就打亂了李曄的部署。
若是等他退回江陵,依託堅城,憑藉水軍,守個兩三年,還不是輕輕鬆鬆?
李曄一聲令下,襄州十萬唐軍和戰兵,聞聲而動。
旌旗遮蔽峴山之北,鐵甲充斥漢水之南。
望著漫山遍野的唐軍,李曄忽然感覺到幾分大唐的赫赫武威。
刀兵之世,當以刀兵解之!
刀子硬了多了,才能再跟那些不聽話的兵頭武人們,談一談什麼是正統,什麼是天命!
否則誰聽你的?
本著小心駛得萬年船的原則,李曄不敢全力追擊,而是派出大量斥候,四散偵查,又令劉知俊統領本部一萬人為前鋒,去追咬成汭。
為了加快他們的速度,李曄連驍騎軍的副馬都送出去了。
驍騎軍配置正副兩匹戰馬,以為換乘。
有了河套、山丹、青海三大馬場,唐軍最不缺的就是馬。
民間也有大量駑馬流通,騾子、驢等牲畜也進入尋常百姓之家。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李曄以大唐皇帝之尊,統領十萬人馬,循序漸進,此為正合。
楊師厚、周雲翼、劉知俊各擊左右,此為奇兵。
真正的大戰,其實並不像三國演義裡面,軍事扇子一晃,敵人千軍萬馬就土崩瓦解。
更多的是靠將士們的頑強意志,以及將領對戰略的執行能力。
在沒有無線電的時代,十萬大軍,能統一往一個方向走,已經是訓練有素了。
拜這個混亂時代所賜,每一個唐軍將士,意志絕對堅韌。
而忠義堂的存在,讓每一次作戰都名正言順。
大唐是正統,唐軍是王師,多麼簡單的邏輯。
所以荊南軍在心理和法統上,已經落了下風。
我打你,理所當然,就像爸爸打兒子天經地義。
你打我,那就是大逆不道,要遭天譴的。
一手是刀子,一手是大義,就問你成汭怕不怕。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