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邊地和傳統漢地是沒法比的。
比如遼東一個州跟浙東一個州肯定不在一個檔次。
所以一分政績,若是在邊地,就要算成兩分。
人口攀升,作為引路人的李曄,就要考慮更多的生存空間了。
不然關中人口越來越多,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遲早要出問題了。
首要之地當然在南洋。
三佛齊、吳哥、爪哇、勃泥這些國家在大唐面前,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地大物博,人口稀少,所謂的都城也才一萬人左右。
還不如大唐的一個中等縣。
他們對土地的掌控也薄弱的可憐。
很多商業港口被大食人占據了將近百餘年。
寇可往吾亦可往!
自家的後花園,當然不能讓別人占了。
千年以來,無論是大漢還是大隋,都是從陸地向南推進,山川叢林,瘴氣疫病,牽制了大部分的精力。
一個瘧疾就是難以逾越的天塹。
現在大唐走海路,威脅就小了許多。
南洋上雖然已經出現了國家,但仍有大量的土地處於出開化狀態,只有野人生番。
如流求之南的呂宋,盛產黃金,物產豐饒,氣候宜人。
三國時期,東吳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便已經登陸呂宋島,巡視南洋。
但當時這裡什麼都沒有,東吳也沒這個閒情雅致搞建設,就撤離了。
李曄記得一直到十四世紀末,這裡仍是無主之地。
還是爪哇人登陸,在北部建立一個大食法化的蘇丹國。
南部則被大食商人建立政權。
蘇丹的本意是力量、統治,也是一個外來政權。
即便建了國,在歷史上也是各種強國的夜壺。
有主之地才叫殖民,無主之地,直接叫開發了。
李曄抽調宣教司、皇城司組成一個五百人的勘察團,去摸摸情況,先弄兩個港口作為登陸點,建立城鎮,然後向內陸滲透,尋找礦山。
大唐雖是一個內陸帝國,但在李曄堅持下,海洋逐漸被重視起來。
僅去年從倭國運回的金銀,就價值五百萬緡。
大唐只需要從山東、淮南輸送少量的糧食,讓倭奴不至於餓死就行。
這還是產量沒有完全打開的情況下。
有利益,自然不缺追逐之人。
大食商人以椰子殼造船,冒著散架的威脅,漂洋過海。
大唐的福船冠絕天下,比大食人的椰子船強多了,即便民間的海船,也能遠洋。
呂宋自然不在話下。
李曄允許世家大族組建商隊,發展貿易。
如果不給他們合適的利益點,他們就會在土地上內卷,擠壓朝廷與百姓的利益。
轟轟烈烈的海貿發展起來。
7017
。測試廣告2
第六百四十四章 窺伺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