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也太准了吧,知道太平輪首日票房是多少嗎?」
老孟剛想點只煙,被身後的紫萱拍了一下,無奈的放下煙盒:「尋龍訣要趕在賀歲檔上映,後期就至少要4個月,還要宣傳,我哪有時間關心票房!」
「630萬,小馬和華藝四家公司血賠啊!」
萬倩對票房這些不關心,不過剛從影院出來,還是說了一句公道話:「畫面真是精緻美妙,色彩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劇情平淡了點,不過章子亦的表演真的張力十足,總體來說,是獨立而完整的下部!」
老徐估計了解些內幕,在萬倩說完後,微一搖頭:「電影字幕你們看沒看,這次的剪輯是徐科,如果還是吳白鴿,嘿嘿,那就不好說了!」
電影作為一種面向大眾的藝術或者娛樂形式,個人的優劣評判很可能會錯,但群體的評判幾乎不會犯大錯。
《太平輪之彼岸》不僅是被上檔已久的捉妖、大聖、煎餅老三強各路吊打,也被同期公映的《王朝女人》和《迷城》全面甩開,甚至從現在的軌跡看,它下檔時的成績很可能還抵不過賽爾號大電影。
如果《太平輪》是一部純粹的」文藝片「,還能有藉口為如此低下的票房辯解,但它恰恰又是把」巨輪沉沒的大場面「、」戰火分飛時的悽美愛情「以及」全明星陣容「等等作為宣發主調的」大製作「——事實上,以不計宣發環節的純製作成本來比較,《太平輪》應該是華語片至今為止投資最大的商業電影。
《太平輪之彼岸》之所以如此慘敗,首先是對忠實觀眾的」背叛「;
眾所周知,」太平輪之彼岸「其實是電影《太平輪》的下集。而看過,或是看過劇透者都知道,在這部下集中,吳白鴿創造了系列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花了整整三十分鐘在交代上集內容!
從吳白鴿及製片方的角度出發,在上集票房大敗後,從商業角度考慮,要挽回虧掉老本的結局,就不能把下集的基本盤局限在觀看過上集的觀眾中,這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理解。但是現在這種做法,明擺著完全無視了已經看過上集的觀眾的利益——沒有任何正常觀眾會樂意觀看半小時之久的」前情回顧「——太平輪(上)雖然票房失利,但也有近2億。即使按40元/張(平均到全國來說應該是偏高偏保守的)計算,還是有約500萬人次的觀眾去年進影院支持了吳白鴿,然而他們被毫不猶豫的拋棄了。
然並卵,把「上集當預告片,把下集當獨立完整電影」的手段,顯然沒能討好到任何一邊(看過或未看過上集的觀眾),不管如何替吳白鴿吹噓「悲天憫人」的情懷,也無論徐克重新剪輯的手法如何老辣,太平輪(上)劇情設計上空洞、虛假以及大而無當,即使濃縮在三十分鐘裡仍然是難以掩蓋的。而前三十分鐘的敗筆已經足夠讓大多數觀眾給這「太平輪.下」下一個「玩人」的判斷了。
其次是宣發對觀眾的欺騙。
有影評人這麼總結太平輪之彼岸,「80分鐘開船,105分鐘船撞了,115分鐘船徹底翻了,130分鐘結束」。
ok,寫影評時對此可以很輕鬆的為吳白鴿開脫——《太平輪》全片的奧義在於「太平」而不是「輪「,吳白鴿要講的是1949年大時代之下的小人物如何竭力掙扎求「太平」,太平輪船難本身的悲劇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載體。所以不但上集沒開成船,到了下集,船上和沉船戲仍然是次要的部分,也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然而對於觀眾來說,感覺整部片子頭重腳輕,感到自己被吹得天花亂墜,實際根本才五毛錢特效的誇大宣傳騙進影院,完全是再合理不過了。
另外,看到有人拿史上太平輪出事沉沒的時間確實很短來替電影辯解,拜託,就吳白鴿那麼喜歡玩鏡頭下極度放慢時間,爆炸時盯著白鴿拍的名聲,「真實時間」很短是」電影時間「短促的理由?
再次,從原初來說,整個劇本對時代背景和劇情發展的基本設定與脈絡,在「和稀泥」表面下就相當不正。幾乎男神一般的國民黨將軍,在敗局已定時仍絕對忠於職守的士兵,原日籍的台灣醫生,跨越殘酷戰爭的中日戀人。
確實,不能說這些在歷史上都沒有原型,但是把他(她)們集中在一部製作中,然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