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派卻以為不然。
這一派以為,雖然吾之身心,仿佛宇宙之演化,儼然與天地鼎足三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應當拋諸外用、一切以一人之身心為本。一人一心之力,也並非當真能夠匯通一切、全取造化神韻。
一己之力,終究有涯。
有一中必有一外、有一上必有一下;空靈之外,當有實體;我相之外,自有「非我」。當於分別之中,明其界限,內外各取其一。我之身心性靈固是根本,但是於我之外,當有一點「外物」核心,以為證道之倚傍。
用這一點「外物」,模擬象徵宇宙古今,煉製出一尊「外象之精」,與我身相對,最終相與為一,相反相成,成就那至高至玄之境。
這兩條道路,都有成道可能,這是毋庸置疑的;得法難度,亦大致相若。
前一條道路,是逆天而行的死中求活之路。對於修行之人悟性機緣,要求之高,幾乎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等候數個紀元,遍求周天諸界,也未必能夠生出一個此等人傑。
後一條道路,看起來要具體切實一些,似乎行走起來較為容易;但其實不然。
所謂與「我身」相對的「非我之心、外象之精」,同樣是一個極為空虛的概念。到底是如何煉法,本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且每一人都有所不同、相互獨立,前人之法不足為據。有踏上此路之人,尋訪千萬載,遍歷千百界,亦是可憐無補費精神。
其實不難猜出——
所謂「武道」一門,空空蕩蕩,唯我唯真,自然是走的前一條道路;而仙魔諸道,無此執著,自然是走的後一條道路。
二者並行不悖。
只是天意難測,最近數個紀元以來,情形忽然發生變化。
仙門序列,忽然崛起奇特的一脈。
那一脈的修者,自幼年起便重視煉成一件寶物,與丹嬰之變相伴而生,號稱為「本命法寶」。
須知武道之外的其餘諸道,雖然寄心外物、營造法寶的,為數不少;「本命法寶」,也並不算是一個陌生的提法。
但是在既往仙門之中,只是將自家用心最深、蘊養最厚,又或者是心意寄託的一件寶物,稱為「本命法寶」;卻並如這一脈中,將「本命法寶」作為一個獨立殊象、載道之器。
如今「本命法寶」這一提法含義大變,正是隨著這一脈道傳興起,方才流布於世。
這所謂的「本命法寶」自金丹境時便開始蘊養,一旦隨御主成功晉入近道之境,品質便大大勝過尋常寶物;直待到了成就道境之後,若是這「本命法寶」的品質達到了極高的層次,竟多出了一樁不可思議的妙用——
當作「外象之精」的寄託之物。
雖然符合條件的依舊是極少數;但是較之原先的苛刻要求,卻不知道寬鬆了多少。
短短三個紀元,這一脈道傳便一舉成就了六七位位居道境之上、踏步幽玄之間的人物。
面對如此情形,其餘走上第二條道路的仙魔大宗,盡可隨時點化,將門人所持重寶化為類似於「本命法寶」的路數。雖然由於基礎較差,蘊養稍欠,較之那一脈仙門依舊遜色一些;但說到底差別不大。
而武道一脈,卻由此受到極大衝擊。根植於下的萬法諸界,由是氣運削減,漸顯頹勢。尤其是祖域一地,幾乎衰微斷絕。
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因為道途中一步踏出,沒有回頭路可走。
因為武道中已成道境的巨擘,人人落子無悔。心印如劍,所向無前。若是改弦易轍,那必然會導致道心崩壞,修行之路,也就到此為止。唯有尚未成道之人,在武道的道統之內,在尚處萌芽階段的低階修行中,獨立將屬於武道的「第二條道路」開闢出來,方能解此困局。
若是指望武道中上境巨擘傳授秘法於下,此自欺欺人之舉,同樣是不可行。
唯有底層的武道界域之中,自己孕育嬗變,萌生出一粒種子;武道中上境大能,或能略微施展手段,助其養成。
此事實在甚為艱難。
因為武道的入門步驟,講究的是散煉全身,無有差等;並無仙門中丹嬰之變。要想誕生出「本命法寶」這一重理念,幾乎是緣木
第一百六十章 照見淵源 盛主回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