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這首偈語的意思是說人的身體如同菩提樹,人的心靈如同明鏡,要時刻注意擦拭,不要沾染上世俗的灰塵。
弘忍看後對眾弟子講,你們每人抄寫一份好好研習,照此修行必得大益。但弘忍卻在心裡想:神秀還未能領悟到佛法的真性。
他對神秀講道:「憑你這首偈的見解,只在門前,未進門內。」
惠能得知後,也叫人代寫了一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惠能認為,佛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原本就不是一種有形體的東西,菩提樹、明鏡台都是人心裏面生出的虛幻之物。只要徹底的悟出「心性本淨」與「佛性在心」的真諦,就會明白「常清淨」的佛性心體是不可以用「染」、「拭」這樣的語言來表達的。
認真分析一下神秀與惠能的偈語,便知那個對禪對佛道悟性更高。
神秀的偈語是: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由此可見,惠能悟性、境界的確要比神秀高出一截。當時,五祖弘忍認為惠能不但道出了禪的本意,而且比神秀理解得更深更透,更「空」,更「無」,更加唯心,認為他是接法的理想人選,親自至碓房暗示惠能晚上三更到方丈堂。
是晚三更,弘忍向惠能宣講《金剛經》,至「應無所往,而生其心」,惠能大悟。弘忍便傳頓教及衣缽,並對惠能說:「你為禪宗第六代祖。」就這樣,「禪宗六祖」誕生了。
弘忍將六祖之位傳給惠能,並連夜將惠能送下山回到南方,叮囑惠能「逢懷(懷集)則止,遇會(四會)則藏」。惠能以船自渡,在懷、會地區隱蔽了十六年後,創立了影響深遠的禪宗南宗佛教,這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個里程碑。
張柬之待一定禪師講完惠能成祖經歷後,忍不住點評起惠能來:「惠能對於佛教發展流傳的重要作用,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點。」
一定禪師:「那三點?」
「一是認為人人具有佛性,只要人人修身向佛,就可以立地成佛。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就將佛教大眾化了;二是佛教的中國化。惠能認為只要人具有佛性並內心空靈無念,拋棄人間苦惱善惡就可立地成佛,不必再到西方世界去成佛。他說中國人成佛要去西方,那麼西方人成佛又去哪裡了;三是創立頓悟成佛說。傳統佛教(如北宗神秀)是講究漸修成佛的,這就給予人們漫長而痛苦的修佛過程。而惠能認為只要人清靜無為,無念無求,就到了佛的境界,而且成佛不必限於寺廟,在家裡修煉也能成佛。惠能認為佛是悟出來的,不是修出來的。」張柬之一口氣把他的觀點說出來。
一定禪師聽完後,連連點頭,表示認同。他機鋒一轉,「請施主說說惠能的南宗禪對普羅大眾的有什麼用處?」
張柬之接過一個話題,「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下唐朝歷史發生的一些變化。唐朝歷史從618年唐高祖李淵稱帝建立唐朝開始,可以概略分成數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唐太宗時期國力逐漸復甦,擊敗強敵,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擊敗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後,武則天於690年建國周,即當今的武周,女主政治達到高峰。」
張柬之說到這裡,接下來本想評擊一下女皇武則天專權,親小人,遠忠臣的行為。但話到嘴邊又馬上噎了回去,說起了大唐開國的事來——
唐朝皇室自稱出自隴西李氏,也有經史學家考證應為趙郡隆慶李氏之後,與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關係甚密。其先祖為南北朝時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為西魏北周的八柱國之一。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為唐國公,後由李昞之子李淵繼承爵位。
李淵受隋煬帝重用,於616年被派為太原留守,但隋煬帝對他也不放心,派王威與高君雅監督之。
隋朝在大業年間,由於隋煬帝過度使用國力與三征高句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