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道官遵循的是天道,人道,臣道,不降僧尼那樣禁止婚嫁。因為男女婚嫁,本身就是人道,也是天道。
李洛的話說完,新任命的秘書郎執筆寫下:「唐四年十月十八,大朝。王准鄭思肖奏,調道官於東州。」
鄭思肖退下之後,禮部侍郎周三慎出列奏道:「啟奏大王,如今大唐雖初創,可王室內庭之禮不可廢也。臣聞王宮尚無閹人為侍,恐為天下笑也。臣聽說,就這臨安城中,還有不少宋宮閹人,衣食無著,貧苦交加,生缺衣食,死如野狗。」
「倘若大王下詔選用,一來可充實宮廷,而來亦可施恩於彼,兩全其美也。」
原來,宋朝滅亡後,臨安皇宮的數千宦官頓時沒了去處,淪為城中的最底層。這些年很多宦官沒有熬過來,現在也不剩多少了。
另一個官員也出列說道:「大王,周侍郎所言不差。這宮中,終究不能缺了閹人。宮中侍女雖多,但沒有閹人做工,很多事力不能及啊。再說,自古宮中皆有閹人,我大唐不用,恐為天下後世非議也。」
李洛點點頭:「准奏。著禮部會同臨安府尹,警士堂,遴選宋宮閹人。只要沒有劣跡者,皆可入宮。」
林必舉出列奏道:「啟稟大王,如今四州人口田畝皆已經普查經界完畢。各地數目由鄉村公所詳查後匯總上報,很多歷年逃匿的隱戶,討戶,流民都被搜檢,料無偏差。」
「浙州有人口一千一百一十三萬餘;揚州有口四百六十萬餘(蘇南皖南);贛州(江西)一千三百二十四萬餘;閩州四百零八萬餘;東州一百一十一萬餘。我大唐四州人口共計三千四百萬口。」
李洛和崔秀寧都露出笑容,三千四百萬啊,接近南宋的一半人口了。南宋在冊人口最多的時期,也才八千多萬啊。當然,南宋沒有統計漢人之外的人口。而唐國這次的普查不止是漢人。
文武大臣聽到林必舉匯報的最新數字,也都神色振奮。
卻聽林必舉繼續說道:「四州共有水田一百兆三千四百七十七萬餘畝,旱地一百兆四千七百二十一萬餘畝……」
這個數字已經占到南宋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了。
「只是,雖然水利灌溉工程已經修葺完善,可民間急缺耕牛。這些年流民四起,百姓無奈之下宰殺耕牛,加上元軍頻繁徵發耕牛服役,導致耕牛數量大減。」
「如今,民間耕牛總共只有十七萬頭,不足宋時一成啊!百姓耕地,男拉女推,一家數口一起上陣,也抵不過一頭牛啊。」
林必舉說到這裡,滿臉憂色,「大唐要恢復農耕,如今最緊要的大事,就是耕牛。沒有大量耕牛補充,明年夏秋要想豐收,絕無可能。」
李洛也皺起眉頭,糧食是除了人口外最重要的資源。明天能不能豐收,決定了唐國能不能開疆拓土。
可是,他上哪裡去搞那麼多耕牛?
崔秀寧道:「遼東的鹽馬貿易,全部改成鹽牛貿易,行不行?」
林必舉苦笑道:「啟稟王后,這缺口太大了。遼東一年才能來多少牛?臣算過,最少需要五十萬頭,才能滿足全面復耕之需啊。」
君臣議論半天,也難以短期內解決耕牛問題,李洛只好宣布散朝,容後再議。
…………
「耕牛是的大事,要抓。但傳國玉璽也是大事,而且夜長夢多,我們要趕緊行動。」
李洛和崔秀寧回到後宮,就直接談論到傳國玉璽。
「問題是,派誰去呢?這麼重要的事,到底派誰去合適?」崔秀寧道,「你要準備打仗,應對元軍反撲,肯定走不開。要不我親自去?」
「你去?不行!」李洛想都不想的拒絕,「傳國玉璽是很重要,但在我眼裡還沒有你重要,你不能親自去冒險!」
兩人正在商議行動人選,忽然有人求見。
特察局總務處的李綿趕過來匯報一個重要的消息。
「大王,老師,雲南軍情!也先帖木兒已經攻入緬甸京城蒲甘,殺了蒲甘國王官員一千多人,蒲甘城被元軍屠城!蒲甘已亡!」李綿取出一份文件。
緬甸亡了?
李洛和崔秀寧對視一眼,雖然並不意外,卻多
第558,559節 唐國大朝,當務之急